|
2011-06-14 作者:林行止 來源: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
|
|
|
說到底,海盜畢竟是非法之徒,而且他們之間不乏變態(tài)型的狂徒,李遜收集的“文獻”中既保留了海盜為了取樂強迫一位他們看不順眼的商船船長“吃一盤蠟燭”;一名海盜頭目相信“他在火中飛舞姿勢美妙”而在眾盜圍觀取樂下活活燒死一名被擄水手……不過,大體而言,海盜是根據(jù)“無形之手”的指引辦事,只是海上寂寞,在帝力于我何有的環(huán)境下,他們什么離經(jīng)叛道的事都做得出。
在海外殖民及拓展海上貿(mào)易上,英國不算最早卻最成功,為了殖民地人民“安居樂業(yè)”和保障本國商船的安全,英國在十八世紀初葉便想盡辦法對付海盜,所謂“想盡辦法”,是有時拉攏收為己用有時則格殺勿論。事實上,在處理海盜問題上,英國人的“實用主義”精神表露無遺。
1702年,英國卷入西班牙繼承戰(zhàn)爭(1701-1714),為了增強海上力量,和其他國家一樣,英國亦征用海盜船為國家服務(wù),“改邪歸正”亦即被“招安”的海盜便是Privateer;這種權(quán)宜措施不但令英海軍聲勢大增,而且一舉解決了海盜劫掠本國商船的困擾;海盜成為海軍“助手”,條件是海軍對它們眼開眼閉,任由它們掠奪敵國商船而所有“戰(zhàn)利品”歸海盜瓜分。面對這種“不可抗力”的誘因,Privateer更積極搶掠敵國商船和攻擊敵艦。顯而易見,在安全獲保證之下,Privateers迅速擴大;可是,當戰(zhàn)爭結(jié)束時,協(xié)議不再有效,他們只有回到從前,繼續(xù)海盜生涯,這等于海盜隊伍突然壯大。
如何解決海盜問題,英國人終于度出一條妙計。1717年,英廷委派立有戰(zhàn)功的前Privateer船長羅杰斯(Woodes
Rogers)為巴哈馬(1647年英人已在此安營立寨;1783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總督,其任務(wù)是掃蕩盤踞于區(qū)內(nèi)星羅棋布海島的海盜,以利英國海運;至1721年6月他奉召回國時,巴哈馬海域的海盜基本上已被肅清,所謂“肅清”是指海盜已失去陸上基地,只能四海為家,沒有后勤補給,海盜元氣大傷。羅杰斯不僅在海盜史上大大有名,他還因為搶救因沉船而流落荒島的商船船長A.
Selkirk而名垂文學史,因為笛福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的主角便是以Selkirk為原型。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為了人盡其才,英廷紛紛委派海軍精英分子前往海外殖民地,以取代那些“不情愿和無效率”的殖民地官員。和羅杰斯相同,他們的任務(wù)亦是掃蕩海盜;可由于當時戰(zhàn)事剛完,國庫空虛,海軍補給及人手皆不足,比如派往西印度群島的艦只,必須回英補充糧食,以西印度糧食比英國本土昂貴數(shù)倍;正因為補給困難,英艦上的人手低于常規(guī)編制,加上維修亦規(guī)定要回本土船塢,結(jié)果是海盜船無論在裝備和士氣都比海軍佳,海軍剿匪的成績遂差強人意。
各國海軍日益壯大,海盜從肆無忌憚橫行四海轉(zhuǎn)而只能“晝伏夜出”進行偷襲,不過,海盜盛世雖成過去,但他們繼續(xù)在非沿岸和加勒比海諸島間活動,期間英國決心成為海上霸主,籌足軍費擴充海軍,終于在十八世紀二十年代把海盜趕入“窮巷”;看海盜史,在上述海域活動的海盜,其黃金期不足五十年,但在世界海圖上,海盜從來不曾絕跡,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非洲和亞洲海域出沒的海盜仍嚴重至“海軍大國”要萬里迢迢派遣艦只前往“災(zāi)區(qū)”保護本國商船。
李遜有提及中國海盜,唯只得寥寥數(shù)語,在后記“海上劫掠的盛衰”,他說十八世紀加勒比海盜黃金時期褪色后,繼之崛起的是十九世紀在南中國海活動的中國海盜;和西洋海盜不同,中國海盜人數(shù)以萬計,他估計最多可能達十五萬之眾。
李遜對中國海盜可說完全無知,這不是他無法閱讀中文,可能是無法把中國海盜行為與經(jīng)濟學掛鉤而故意把之忽略,因為有關(guān)的英文著作多的是,他不會不知道,事實上要寫一章中國海盜并無困難。
有關(guān)中國海盜的“西書”,舉幾本市上有售的便有高斯1932年出版的《海上劫掠史》,有“日本和中國(海盜)”一章;著名海盜史家柯定利編輯的《海盜》(D.
Cordingly:Pirates,JP
Press,1998)副題是“……南中國海公海的恐怖活動”,第十章專論“中國海盜”;上面提及康士談那本《海盜史》(有柯定利寫的長序),亦在第十章寫“遠東的海盜活動”,對中國海盜的著墨最多,其中分“賊船”(The
Junk;詳細介紹海盜船的數(shù)量及武備)和“海盜傳略”(Pirate Profile),內(nèi)收國姓爺(Kuo Hsing Yeh)、鄭一(Ching
Yih〔Cheng I〕)及不知其何許人的Shap'ng-Tsai三名大盜。這些專書中對鄭一的太太鄭一嫂的描述,引發(fā)阿根廷大小說家Jorge Luis
Borges的興趣并寫成短篇小說《女海盜鄭寡婦》,筆者未讀這篇小說,無話可說。
國姓爺是鄭成功,因唐王朱聿健賜姓朱因號國姓爺,但以賜姓作為人名,是不通中文的外國人張冠李戴的“杰作”,該書索引且以Yeh為姓,令筆者看得一頭霧水,細讀其行狀,方知是鄭成功。至于鄭一,原名鄭文顯,為廣東新安海盜大頭子鄭連昌之子,與其堂兄鄭七齊名,均為1800年前后南中國海著名海盜;鄭氏堂兄弟本來聯(lián)合行動,但鄭七早年在一次劫掠活動中被擊斃,舊部遂歸鄭一旗下;鄭一促成廣東海盜聯(lián)盟,成立紅旗幫。在嘉慶十二年(1807年),鄭一麾下海盜停泊在香港鯉魚門海域共有約大大小小六百艘船艇,規(guī)模之大,非西洋海盜所敢想象;是年鄭一在一次海上搶掠活動中遇臺風沉船溺死!
筆者對鄭一所知無多,但其妻鄭一嫂(Mrs.
Cheng〔Ching〕I〔Yih〕Sao)的事跡則散見上述諸書——《海盜史》以鄭一為分題題目,唯鄭一嫂才是主角。一嫂原名石香姑,為蛋戶(船上)妓女,他們于廣州灣南部的東海村結(jié)婚,婚后隨乃夫為盜,協(xié)助打理紅旗幫幫務(wù)。據(jù)說她曾習武,而且她足智多謀,是海盜中少有的文武雙全人才。鄭一葬身大海后,一嫂挾乃夫余威,統(tǒng)領(lǐng)紅旗幫“全軍”(其下分黑、白、黃、藍、青五旗,名下各有賊船百數(shù)十艘),但各頭目虎視眈眈,莫不希望趁群龍無首之際,擴大本身勢力甚至試圖取鄭一嫂地位而代之。至此大家熟識的張保仔出場。
張保仔原名張保(1786-1822),為鄭一“契仔”,本為漁家子,少時隨父輩出海打魚,被鄭一的手下?lián)锫樱蛐涯繖C警且相貌堂堂,深得鄭一歡心,收為義子。當鄭一嫂為屬下鬧分裂而憂慮煩惱時,張保仔為義母出謀獻策,由于頗有大將之風且知人善任,漸為眾盜接受,在鄭一嫂的扶掖下,張保仔終于取代鄭一成為紅旗幫首領(lǐng)。據(jù)說鄭一嫂皮膚黝黑但天生麗質(zhì)且具風韻,她與張保仔名為契媽契仔實為夫妻。鄭一去世那年,一嫂三十二歲、張保仔二十一歲。
|
|
凡標注來源為“經(jīng)濟參考報”或“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chǎn)品,版權(quán)均屬新華社經(jīng)濟參考報社,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