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熱錢難在A 股興風作浪 有人可能會反問,假如人民幣升幅誠如你所預言,海外熱錢豈不是更會沖入A
股市場,可能大舉興風作浪? 2010 年,的確不斷有海外資金流入香港對沖基金行業(yè)。2010 年11
月,對沖基金大鱷索羅斯在港成立辦事處,雖然尚未開戰(zhàn),但各方似乎已經嗅到煙硝的味道,再結合當時內地官員對于熱錢囤集香港準備“入侵”的言論,確實會有不少投資者會想,海外的對沖基金是不是正準備掃蕩A
股市場? 對于媒體所猜測的,這些“熱錢”是為了賭A 股,我認為這樣的理解可能有誤,很多錢只是到了香港而已,因為A
股受到種種限制,還很難成為國際熱錢的戰(zhàn)場。通常越是自由的市場才越是可能成為全球宏觀對沖基金的戰(zhàn)場,一旦政府管治介入市場,對沖基金面臨的變數(shù)將大增,風險將驟升。大家不要忘了,“對沖”的本義是“避險”,沒有哪家對沖基金會犯傻到跟善于主導市場的中國政府對著干。當年亞洲金融風暴,港府金管局手起刀落,索羅斯已經慘敗而逃,這么多年都不敢回來,像中國內地如此嚴格監(jiān)管,國際大鱷哪里有游動的空間和做空的空間?更何況現(xiàn)在香港已經回歸10
多年,兩地的金融監(jiān)管合作更為密切,對于大額資金的流向監(jiān)控只會更有效,大鱷們不會不考慮這些因素。 對于索羅斯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到底應該怎么看海外對沖基金對于中國的關注?我們還是應該客觀一點,從行業(yè)背景來看看這一現(xiàn)象。 據行家稱,索羅斯這次來港,潛在帶來至少90
億美元,相當于數(shù)百億港元的資金。其實這只是2010
年下半年香港整個對沖基金行業(yè)經歷大量外來資金流入的一種體現(xiàn),即使是索羅斯,也只是其中一小分子。如果往前翻兩年,在2008年,大部分海外對沖基金是以慘淡收場的;在2009
年,許多對沖基金業(yè)者也沒有得到多少資金注入,整個行業(yè)仍然是蕭條一片。不要說私募,連新的公募基金產品也幾乎絕跡市場。所以我認為大家要用歷史與發(fā)展的眼光看這個問題。 那么為什么2010
年會有這么海外資金涌入香港?僅僅是為了補2008 年至2009
年的缺口嗎? 這里又要談及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該政策的執(zhí)行的結果是,全球發(fā)達經濟體出現(xiàn)了復蘇的勢頭,而股票市場則大幅反彈。到2009
年底,許多對沖基金的回報出現(xiàn)驚人的好轉。進入2010
年,全球經濟復蘇的苗頭持續(xù),特別是中國在四萬億的政策支持之下,經濟復蘇步伐更是在全球名列前茅,但中國的股票市場回升幅度卻遠遠落后于其他新興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不少的國際機構投資者認為,有必要加大中國股票的投資比重。 這種形勢在2010
年9
月變得更為明顯,尤其當市場預期到美國將會推出第二期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時,全球流動性開始急劇向新興市場進發(fā)。這期間人民幣升值迅速,海外機構認為人民幣將很難繼續(xù)保持與美元的匯率,否則中國無法承擔過高的通脹壓力,因此人民幣升值勢在必行。而香港是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一些賭人民幣升值的熱錢進駐香港成為自然而然的事。 從股市回報來看,海外資金在2010
年流入香港也屬正常現(xiàn)象。一直到2010年的8 月份,中國大陸A
股與香港恒生指數(shù)均落后于全球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在印度、巴西及新加坡等新興市場,股指早就接近或是恢復至接近金融海嘯前的高位,甚至個別市場已經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例如印度尼西亞,泰國),但恒指和H
股指數(shù)卻還遠遠落后一大段距離。2010 年的9 至10
月,香港有大量的對沖基金接到海外投資者的認購注資,整個基金行業(yè)也再次繁榮起來,這種“熱錢”有些盯上世界上漲幅落后的市場。 根據香港證監(jiān)會的調查資料,2010
年在香港注冊的對沖基金數(shù)目顯著增加,前9 個月的新申請額已經等于2009 年全年數(shù)字;截至2010 年9 月底,香港共有307 個對沖基金及2 584
位注冊人士。調查還發(fā)現(xiàn),國際投資者繼續(xù)利用香港投資亞洲區(qū)內的市場。 盡管海外資金入駐香港的步伐加速,但是正如我們在本節(jié)開始所說,這并不能說明海外資金是為了賭A
股市場。從現(xiàn)實角度來說,海外對沖基金要進入A股市場,必須得通過QFII1 額度,而這一額度是受到嚴格限制的。要獲得QFII
資格,需要在資產規(guī)模、經營年限以及投資鎖定期等方面滿足中國政府的嚴格要求,這對于對沖基金來說并不容易。 如果不申請QFII
資格,海外對沖基金只能通過那些有QFII 額度的券商購買A
股。簡單來說,對沖基金需要與這些券商進行結構性產品安排,通過買入一種稱為“參與憑證”(Participant
Notes,簡稱P-notes)的衍生品來間接持有A 股,但是這種交易以高昂的成本為代價。按近期的業(yè)界交易來看,如果基金規(guī)模較小,有關成本甚至可能高達4%
至5%
之上,這絕非一般對沖基金愿意承擔。 我們也碰見過有些媒體朋友問,海外對沖基金會不會通過地下錢莊進入A股?我想說,持這種想法的可能是對海外的對沖基金法律架構并不是很了解。雖然對沖基金是私募基金,但它仍然是要嚴格遵守各種監(jiān)管法規(guī)的,或許會有小對沖基金通過地下錢莊等方式操作A
股,但稍有資質的對沖基金,絕對不會去冒這個險(關于對沖基金的架構、運作與法律問題,讀者可以參考本書第六章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