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國際油價隨美元匯率而劇烈震蕩,國內成品油價格受到嚴格管制的情況下,調升成品油價格的呼聲日益高漲。補貼或提價,業(yè)內人士多有微詞。有觀點認為,中國采取行政措施強行管制成品油零售價格,同時對承擔保持供應重任的國有油企實施補貼,其實質是以國內低油價補貼全世界。
“在我看來,中國的成品油零售價還是應該和市場承受力相銜接。盡管控制油價對CPI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放開也未必一定就助推CPI大漲。畢竟油價高了石油消費就會減少,而不合理的石油價格反而會導致不合理的投資和消費。”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中國能源戰(zhàn)略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王震說。
在他看來,當國內外油價價差越拉越大后,出于穩(wěn)定目的采取的成品油價格管制政策已值得重新衡量。“畢竟‘油荒’本身也是一種不穩(wěn)定因素。”他說。
業(yè)內人士對于應不應該與國際油價接軌問題,爭議聲很大。有報道表示,反對上調的原因主要是,在當前通貨膨脹率達到8%左右高位的時刻,如果再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勢必對通脹火上澆油。針對我國石油的壟斷經(jīng)營情況,一些人認為,即使不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兩大石油巨頭也應該能夠自行消化。
力主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者認為,對成品油價格的限制已經(jīng)導致國內外價格嚴重倒掛。在國際油價大漲的情況下,柴油倒掛更嚴重。
再者,成品油價格嚴重倒掛,一方面許多加油站惜售,導致出現(xiàn)限量加油排隊現(xiàn)象。記者近日發(fā)現(xiàn),加油排隊的煩惱再一次困擾了汽車司機,不少司機表示,為了避免加油高峰時的“長龍”,開始嘗試“錯時加油”。
另一方面出現(xiàn)“高價黑市”的不良現(xiàn)象。社會油商通過渠道將油品從加油站轉移出來,高價兜售牟取差價;加油站違規(guī)提價,在給過往的外地車輛加油時提價收費,此類銷售主體以民營或聯(lián)營加油站為主;成品油的中間流通商、銷售商合謀而為,將銷售終端的成品油直接回銷給批發(fā)渠道,以賺取成品油批發(fā)零售嚴重倒掛進而形成的價差。
據(jù)了解,2007年,中國開始試運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即以布淪·迪拜和米納斯三地原油價格為基準,加上煉油企業(yè)一定的利潤而產(chǎn)生國內成品油價格的機制。2007年CPI連創(chuàng)新高,國際油價先跌后漲,該方案后來擱置。包括前幾年出臺的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因為油價的上漲而導致擱置。
“目前還不是實施價格機制改革的時候。但可能為了緩解市場供應壓力,為價格適當上漲提升了空間,適當實施價格上調是合理的,但不等于6月份就會推出價格機制改革。”王震說,“緩解油荒,不能完全靠政府價格管制來解決,同時面臨環(huán)境容量的問題,價格肯定要與國際市場接軌,但并不是指原油價格與成品油價格同步上漲。”
他表示,要讓更多有資質的企業(yè)參與進來,允許他們從國際上進口成品油,使保障供應主體多元化,形成一個能反映市場價格的保障供給機制。有更多的企業(yè)能進口成品油,價格就不可能被兩大石化企業(yè)控制。市場的參與者多了,就形成了透明、及時的市場價格信息。
中金報告指出,國際油價高漲,新興市場紛紛減少對國內成品油的補貼,提高成品油價格:如印尼、斯里蘭卡已于上周宣布提價。6月4日,印度政府批準該國國有煉油廠上調汽油、柴油以及燃氣價格,同時宣布降低原油進口關稅。
中金認為,目前中國成品油價遠低于國際水準50%以上,國家對于油價的隱性補貼在2007年已逾2200億元。中金認為“補油不如補糧”,政府應取消對成品油的補貼,理順能源價格以降低能耗,轉變經(jīng)濟增長方式。然而,鑒于目前的高通脹和剛剛遭遇巨大地震災害,短期內出臺緊縮性政策(包括提油價)可能面臨較大的壓力,但通脹逐漸放緩給政府下半年出臺提高油價措施提供了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