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童石軍委員直到今天仍然非常氣憤。坐在記者對面,童石軍拍著桌子說:“企業(yè)為了謀取利益,置20多萬孩子的健康于不顧,這是一個典型的誠信缺失案件。雖然有些人被判了刑,但是該事件造成的惡劣影響及其帶來的損失都是難以估量的。”
今年兩會上,總工會界別的張明森委員也在提案中列舉了很多企業(yè)不誠信的典型案例:“號稱幾株口服液,大肆做廣告忽悠全國人民去喝;廣告稱多少博士、多少碩士歷經多少年搞出的排列好、吸收好、效果好的某鈣產品,曾紅極一時,后來發(fā)現(xiàn)是一個騙局;還有比房子貴的歐典地板,世界最神奇、最高科技的胡師傅鐵鍋,等等,不勝枚舉。”
在全國政協(xié)委員、青海省政協(xié)主席白瑪看來,誠信的問題遠不止于此。他在本次兩會提交了《以科學發(fā)展觀危統(tǒng)領切實加快誠信體系建設》的提案,文中提到:“三鹿奶粉事件、周正龍‘虎照事件’等,無不折射出個別企業(yè)、政府部門和公民存在誠信問題。缺乏誠信的危害之大、影響之深,甚至會引起一定程度的社會危機。”
白瑪委員在提案中指出:要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勝利,必須把誠信體系建設放在重要戰(zhàn)略高度予以重視。
其實,誠信問題也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繼續(xù)深入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秩序。要強化市場法治,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依法嚴懲制假售假、商業(yè)欺詐、走私販私、偷逃騙稅、金融證券犯罪和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集中力量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嚴把市場準入關,加強生產和流通全過程的監(jiān)管,讓人民群眾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誠信問題波及社會各界
“誠信是一個社會和民族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誠信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fā)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來自全國總工會的政協(xié)委員張明森表示,過去幾年里發(fā)生的一些不誠信事件至今仍歷歷在目。
張明森認為,不誠信的現(xiàn)象不僅僅存在于企業(yè)界,政府不誠信、專家教授不誠信、媒體不誠信、農民不誠信等問題也廣泛存在。“拿政府不誠信來說,為什么一條短信可以使四川乃至全國的柑橘產業(yè)蒙受巨大的損失?幾年前,一條毫無根據(jù)的網絡留言曾導致海南的香蕉業(yè)幾乎崩潰,政府使出渾身解數(shù),老百姓就是不相信。為什么?歸根結底,老百姓不相信你說的話。”
自2000年當選全國政協(xié)委員起,童石軍就一直為推動誠信體系建設而奔走呼吁,被媒體稱為“中國誠信第一人”。“10年間,我提了20多個有關誠信建設的提案。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發(fā)現(xiàn)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具體問題也越來越多。”
童石軍認為,這種不誠信隨處可見的現(xiàn)象危害極大,不僅會影響消費者信心,還影響了國家形象,“國家沒有建立信用評級、信用評估、信用體系,國外就會把我們當成‘沒有信用的國家’。”
白瑪表示,“對外貿易中,個別企業(yè)不顧最基本的商業(yè)道德,侵犯境外企業(yè)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或加工制造低質偽劣商品,給政府和民族的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對外信用體系的建立。”
張明森則認為,這個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國內消費,“以旅游購物為例,購物本來是享受的事情,但是現(xiàn)在卻變成了一種智慧的博弈、心理的博弈。旅游商店拿出國家權威機構的認定書、先進的科學儀器,銷售人員信誓旦旦,其實都是在做秀、騙人。游客有消費能力,但是不想消費,就是因為商家的誠信出現(xiàn)了問題。”
“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與經濟的發(fā)展,甚至會埋下社會不穩(wěn)定的隱患,一條短信,一個流言就會引發(fā)很大的社會問題,因此,應該采取各種措施,加快推進社會的誠信建設。”張明森表示。
立法是解決誠信問題的關鍵
針對嚴重的信用缺失問題,童石軍認為,國家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社會信用體系。“這個體系是社會資源和制度規(guī)則的有機整合,既包括法律的剛性規(guī)定和對失信行為的懲罰,也包括柔性的約束——道德規(guī)范和信用制度。社會信用體系完善了、有效了,才能保障社會秩序和市場經濟正常運行、有序發(fā)展。”
在童石軍看來,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應包括4個方面:首先是道德方面,無論是企業(yè)還是消費者個人,都普遍缺乏現(xiàn)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觀念培養(yǎng),信用失衡成為社會普遍現(xiàn)象,樹立誠信意識至關重要。其次是手段方面,要建立一套嚴格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tǒng),記錄每個社會成員的信用情況,確保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再次是管理方面,“我認為,應組建‘信用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在信用體系建設中采用政府牽頭、市場化運作、全民參與的基本模式。”童石軍說。最后也是最關鍵的是立法,“我國的信用立法嚴重滯后。強大的國家戰(zhàn)略信用資源無法統(tǒng)籌,更難以配置。”
“目前,專門的立法仍是空白。我們應當抓緊制定《社會信用管理條例》并由國務院頒布;在實踐中摸索完善后,再制定實施《社會信用管理法》。如果這部法能盡快完成,必將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序發(fā)展和全社會誠信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說到這里,童石軍有些無奈地笑了起來,“立法的事情快成老生常談了。如果立法了,就能在源頭上堵住三聚氰胺。沒有信用的相關法律,就沒有執(zhí)行的標準;沒有標準,大家就不知道怎么去做。社會的秩序,不能靠領導來抓,法治總比人治更有效果。”
對于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白瑪專門提到了政府和公民誠信體系的建設。他認為,政府首先要實行政務公開,“重點推進決策透明、執(zhí)行透明、結果透明的政府職能運行機制。”
此外,還要加強公民誠信教育。“形成學校教育、單位教育、社區(qū)教育、大眾教育網絡,普及誠信知識,還要建立公民誠信信息數(shù)據(jù)庫。”
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省監(jiān)察廳副廳長李利君認為,建立社會信用數(shù)據(jù)庫迫在眉睫。“開展調研、借鑒國外信用體系制度建設的成功經驗,如建立以公民信用保障號碼為基礎的全國統(tǒng)一的社會信用數(shù)據(jù)庫和相關制度體系。此舉能降低制度建設成本,有效整合信用資源,在有效防范信用造假、懲戒失信行為、防止貪官外逃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源頭治理作用。”
構建誠信體系任重道遠
10年來,童石軍為推動中國信用體系而奔走,雖有成效,但是遠遠未達到理想狀態(tài)。為何誠信體系建設如此之難?
“就是由于造假的成本太低。加快這一體系建設已刻不容緩,這是一個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戰(zhàn)略性意義的大事。”李利君表示。
“就拿企業(yè)誠信來說,誠信體系的建設會觸及某些人,某些領導或者某個地方的經濟利益。體系和法律的建立會影響到某些知名企業(yè),直接影響地方稅收。”童石軍表示。
其實,在沒有專門誠信法律的情況下,對企業(yè)失信問題,國內依然有法可依:民法通則、合同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中均有涉及,刑法更是對詐騙等犯罪課以重刑。
“現(xiàn)在所缺的就是統(tǒng)一的法律。這個問題影響了許多執(zhí)法工作。”童石軍表示,“此外,作為最后一道‘籬笆’,法律在實際中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加大信用執(zhí)法力度,讓不誠信者付出高昂的代價,迫在眉睫。”童石軍表示。
童石軍很喜歡《管子》中的一句話:“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也。”此話明確地將誠信看作是天下倫理秩序的基礎。“在和諧社會中,誠信友愛是基本特征之一。政府作為主導者,也要起一個榜樣作用。為政者要正,他自己不正,就不可能取得榜樣的作用。”
10年間,童石軍的“信用提案”已經推進了信用體系的進步。“當年每年國家因信用問題損失6800多億元,現(xiàn)在慢慢降到不到2000億,呈直線下滑的趨勢。我們可以看到,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產品少了。10年前的那份提案,推動了市場經濟從無序走向有序。這條路雖然漫長,但一定能實現(xiàn)目標。”童石軍對未來充滿信心。
本報北京3月11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