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以來,我國肉類和雞產(chǎn)品價格快速上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豬肉和雞蛋。在豬肉和雞蛋的帶領下,本月上半月,全國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出現(xiàn)普漲。由于我國最近兩次較快的物價上漲都是由農(nóng)產(chǎn)品漲價引起的,瘋狂漲價的豬肉、雞蛋,很可能成為下一輪通貨膨脹的一大誘因。(據(jù)8月27日《經(jīng)濟參考報》)
生活就是一場鍋碗瓢盆的交響曲,柴米油鹽就是人生最重要的調(diào)料。對于蕓蕓眾生來說,又能有多少人能有不關心生活成本的灑脫與超然呢?然而,對于這樣的“瘋狂的肉蛋”,現(xiàn)在似乎呈現(xiàn)出一種“漠不關心”的現(xiàn)象。
近期有一篇叫做《缺少關注的肉價與高度敏感的房價》的文章,說得也是當前關乎民生的肉價波動未引起市民過多關注,而油價、房價和股價的波動卻讓大家如此敏感。作者認為,“對市場自然價格波動的遲鈍中,還有一種無可替代的幸福感——因為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價格上漲和下跌的擔心。”
市場當然是個好東西。最近豬肉價格連續(xù)9周回升,累計漲幅為15.8%,的確與市場調(diào)節(jié)有關。比如之前的肉價過低,最近開始了恢復性上漲。不可否認,豬肉與雞蛋價格上漲受市場自然調(diào)節(jié)多,公眾有些習以為常;而油價、房價上漲與政府行政干預有關,總是容易激起公眾質疑。但是,這絕不應該成為對“瘋狂的肉蛋”漠不關心的理由。特別是過度陷于市場因素帶來的“樂觀虛幻”中,很可能讓民生福祉遭遇巨大捆綁。
當家才知道柴米貴,到街市上問問那些挎著菜籃子的大爺大嬸,恐怕沒有多少人真的會對“瘋狂的肉蛋”安之若素,更沒有人會因為習慣了這種價格上下波動而產(chǎn)生“幸福感”。他們內(nèi)心有的,更多的只會是對市場的無奈。只看到公眾對政府干預市場的激憤與不滿,而看不到公眾對市場調(diào)節(jié)的無奈與麻木,其實也是很可怕的事。
油價、房價上漲,背后有著政府那雙看得見的手,自然容易讓公眾看到某些“不健康的市場經(jīng)濟”,從而成為公眾指摘的目標。但是,必須承認,與油價、房價、股價相比,那些作為民生基本生活資料的肉價、雞蛋、蔬菜,本身的交易金額是被零散拆分的,最后一點一滴累加為生活成本,這種市場交易的特質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中可能存在“市場不正常”的敏感性。要知道,每一分一毛都是民生之重,生活成本的點滴增加都是民生壓力,任何時候出現(xiàn)“瘋狂的肉蛋”,都應該被視為民生問題的表征。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對肉價、雞蛋這類食品市場,也絕對不能過度高度其市場理性,沒有政府行政壟斷,并不代表就不存在著市場壟斷。比如,最近重慶打黑就打掉了許多“肉霸”、“菜霸”。其實,在許多涉及民生的市場消費領域,本身的市場化程度并不高,相關市場機制也并不成熟,相關價格的變動,很多時候也并不完全緣于市場自發(fā)調(diào)節(jié)。也就是說,在許多民生消費領域,一個完全健康的市場供應和消費系統(tǒng),并未真正形成。一些公眾對“瘋狂的肉蛋”沒有表現(xiàn)得那么焦慮,輿論也沒有像過去那樣激發(fā)出過多熱情,這里面恐怕更多的還在于公眾話語權受限問題。
出現(xiàn)“瘋狂的肉蛋”,卻看不到政府拿出“菜籃子工程”,并不就意味著進入一個“太平消費”時代。事實上,現(xiàn)在肉價連漲9周蛋價沖頂,已經(jīng)在許多人內(nèi)心植入對新通脹的憂慮。要想讓這些基本生活資料的價格上漲,不變成壓垮一些社會底層的最后一根稻草,恐怕僅僅寄望于市場的自發(fā)調(diào)節(jié)是不夠的。過去經(jīng)驗也早就說明,沒有政府及時提供合理的制度干預與保障,市場經(jīng)濟隨時可露出其“惡的一面”。那么,當前誰也不應該對“瘋狂的肉蛋”漠不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