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開放以來中歐經貿合作總體情況
歐洲地區(qū)總面積27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8億。歐盟及非歐盟西歐國家屬于發(fā)達經濟體,市場成熟,一體化程度高,政策穩(wěn)定;中東歐國家經濟轉型較快,陸續(xù)加入歐盟;獨聯體國家均屬經濟轉型國家。在對歐經貿合作中,西歐國家是我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以及資金和技術的重要來源地;獨聯體、中東歐國家則是我國實施市場多元化和“走出去”戰(zhàn)略的重要地區(qū)。 (一)貿易往來快速發(fā)展 30年來,中國與歐洲國家貿易往來快速發(fā)展。根據中國海關統(tǒng)計,雙邊貿易從1978年的不足64億美元,發(fā)展到2007年的4276億美元。 (二)歐洲國家對華投資數量大、質量好 截至2008年9月,歐洲對華投資項目總數超過3.3萬個,合同外資1200億美元,實際使用657億美元。從單個項目投資金額看,歐洲國家投資項目高于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對華投資平均水平,項目質量較好。 歐盟是我國主要外資來源地,截至2008年9月,對華投資項目個數、合同外資和實際使用金額分別占歐洲對華投資總額的88%、93%和93%。 (三)中國企業(yè)對歐投資取得長足發(fā)展 隨著我國企業(yè)經濟實力的增強,對歐投資不斷增加。據商務部合作司統(tǒng)計,2007年中國對歐洲地區(qū)實際投資12.4億美元。2008年前三季度,對歐實際投資4.3億美元。中國企業(yè)在獨聯體、中東歐地區(qū)“走出去”取得可喜成果,在西歐地區(qū)也實現了突破,逐步形成了自東(獨聯體)向西(中東歐和西歐)的投資熱點梯次。中國企業(yè)在獨聯體國家主要投資資源開發(fā)、加工及運輸,房地產,電信研發(fā),農產品加工及養(yǎng)殖業(yè),加工工業(yè),批發(fā)及零售貿易等;在中東歐地區(qū),中國企業(yè)主要以并購、參股、換股、獨資等家電生產、木材加工、自行車組裝、卷煙生產、IT、房地產、電信等領域,雙方高新技術領域合作開始起步,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逐漸成為合作的新重點;在西歐特別是歐盟國家,近年來中國企業(yè)也有不少投資并購。 (四)對歐經貿合作法律框架健全 中國與歐洲49個國家/地區(qū)簽署有雙邊經貿協定或經濟合作協定,正在與歐盟進行完善1985年《貿易與經濟合作協定》的談判;與44個歐洲國家簽署有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與43個歐洲國家簽署有雙邊避免雙重征稅協定。此外,在WTO等框架內積極與歐洲成員國開展合作與磋商,努力構建多邊貿易體系,為雙邊經貿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五)中歐政府間多雙邊經貿磋商合作機制完備 30年來,中歐間已建立商務部牽頭的中歐政府間多雙邊磋商機制51個,其中副總理級2個(中俄、中歐盟),部長級7個,副部長級19個,司局級23個,上述磋商機制還下設幾十個工作組。完備的機制為促進中歐經貿發(fā)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經貿概述
(一)歐盟 1975年5月6日,中國與歐共體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今年是中歐建交33周年。1978年,中國與歐共體簽署《貿易協定》,這是首個中歐政府間協定。1985年,雙方簽署《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涵蓋貿易、投資、發(fā)展援助、經濟合作等領域,取代1978年《貿易協定》。在中歐經貿協定框架下,雙方建立了部長級經貿混委會機制,其下設立了經貿、環(huán)保、能源3個工作組、科技指導委員會以及中歐信息社會對話。近幾年來,中歐又相繼建立并啟動了知識產權、貿易政策、工業(yè)政策、競爭政策、紡織品貿易等對話機制。2007年11月,中歐宣布建立副總理級經貿高層對話,2008年4月,首次對話成功舉行。
中歐經貿關系是中歐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系中歐雙邊關系的重要經濟基礎。近年來,在雙方領導人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下,中歐經貿關系取得了快速發(fā)展,雙邊經貿合作成果豐碩。目前,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和出口市場、最大技術引進來源地及第四大實際投資方;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 (二)俄羅斯 改革開放30年是中俄經貿關系全面深化和快速發(fā)展的30年。1982年,中國與原蘇聯兩國換文,正式恢復邊境貿易。1984-1986年期間,兩國簽署了《中蘇政府間關于經濟技術合作協定》、《中蘇政府關于在中國建設和改造工業(yè)項目的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等一系列雙邊合作文件,為中蘇經貿合作的迅速恢復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原蘇聯解體后,1992年3月兩國簽署《中俄政府間關于經濟貿易關系的協定》,確認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為雙邊經貿關系平穩(wěn)過渡提供了保障。 1996年,中俄兩國建立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同年成立副總理級的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目前下設經貿、能源、運輸、核、科技、航天、金融、信息、民用航空、環(huán)保共十個分委會,推動兩國經貿關系取得一系列顯著成果:一是雙邊貿易規(guī)模實現跨越式增長,2008年1-11月達到521.9億美元,預計兩國元首提出的到201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600-800億美元的目標有望提前實現。二是相互投資從無到有,日趨活躍,目前規(guī)模已超過2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能源、礦產資源開發(fā)、林業(yè)、貿易、家電、通信、建筑、制造業(yè)、金屬冶金、化工、交通運輸等行業(yè)。三是各領域經濟技術合作蓬勃發(fā)展,田灣核電站一期已投入運行,雙方在能源、核能、高科技、航空航天等領域不斷啟動大項目合作,為兩國經濟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是勞務和工程承包合作進展順利。截至2007年底,雙方共簽署勞務和工程承包合同金額82.2億美元,完成營業(yè)額44.6億美元。五是邊境地方經貿合作日趨活躍,兩國毗鄰地區(qū)建立工業(yè)園區(qū),開展輕紡、家電等日用品的生產,以及現代物流、木材深加工、資源開發(fā)、金融服務等多種合作,對帶動本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三)上海合作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是我國倡議成立、以我城市命名的第一個區(qū)域性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源于解決邊界問題的“上海五國”合作機制,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區(qū)域經濟合作上升為重要的合作內容,并逐步發(fā)展成為與安全和反恐同等重要、推動組織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兩個輪子之一。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七年多來,在中方的主導和推動下,區(qū)域經濟合作已完成初創(chuàng)階段、啟動全面務實合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我與成員國經貿聯系更加緊密,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各方對區(qū)域經濟合作的認同感加強。 我與成員國貿易額由2001年上合組織成立時的121億美元增至2007年的675億美元,年均增長30%。預計2008年將達到并超過800億美元。我對其他五個成員國累計投資總額超過100億美元。主要分布在能源、礦產資源開發(fā)、林業(yè)、貿易、家電、通信、建筑、服務等領域。中哈原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陸續(xù)啟動。本地區(qū)已成為我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2006年上海峰會上胡錦濤主席提出了重點推動能源、交通、電信等優(yōu)先合作領域多方參與、共同受益的網絡性項目的倡議。在我優(yōu)惠信貸和上合組織銀聯體等資金支持下,一批經濟合作項目已經成功啟動并在積極落實之中,連接本地區(qū)的能源、交通、電信等網絡已初顯輪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