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觀價格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國家也將考慮火車票價的市場化改革”。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透露,對未來票價改革的希望是“保本微利”。至于改革究竟何時啟動、是否已經(jīng)列入議事日程,陸東福未作更多透露。(11月28日《新京報》)
雖然陸東福表示,2009年春運火車票肯定不漲價,但火車票價的市場化改革還是讓人心生疑慮。
比起石油、電力、電信、教育、醫(yī)療等行業(yè),鐵路的獨家經(jīng)營更“徹底”。全國獨鐵道部一家,別無分店。過去一些地方政府想發(fā)展地方鐵路交通事業(yè),都被要求鐵道部控股,否則得不到批準;民間資本進入?yún)⑴c競爭就更不樂觀,以只有45公里的常衢鐵路為例,在鐵道部統(tǒng)一調(diào)度管理體制下,民營資本參股后卻沒有核心業(yè)務的直接經(jīng)營權(quán),最后不得不大規(guī)模地把股份轉(zhuǎn)讓給鐵路部門;此外,雖說也鼓勵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鐵路建設或客貨運輸業(yè)務,但前提也是“在保持國家控股的條件下”,而所謂“國家控股”,就是鐵道部控股。
在這種沒有市場競爭的條件下談價格市場化,未免太不靠譜。你見過在沒有真正的外在的強有力的約束條件下,世界上有誰會動自己的奶酪?鐵道部身兼運動員和裁判員身份,是不是保本微利、定什么價格都是它說了算。
中國的民航業(yè)在引入競爭機制后,機票價格大幅度下降,淡季一折兩折甚至99元的機票價格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已經(jīng)低于同線路的鐵路票價。但為什么鐵路運輸?shù)膬r格就一直如此堅挺呢?原因很簡單,沒有價格參照系,又完全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的鐵路運輸業(yè),怎么可能有動力主動降價呢?
鐵道部門說:“如果長期運輸成本和價格背離,就會扭曲我們交通運輸工具的資源分配。”其實,在獨家經(jīng)營的現(xiàn)有制度安排下,鐵路交通運輸工具的資源分配事實上早已被扭曲。我們有時看到一些鐵路線路明明有票,就是不賣,故意制造人為緊張,逼得旅客去買票販子的高價票,或者到上車后給工作人員遞“小費”或明碼加價補票。由此造成不少原本緊張的車位空置,有關(guān)人員一點也不心疼。
大家應該還記得,早前鐵路部門提出在春運期間提高票價,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通過票價調(diào)節(jié)市場供需。所以,在沒有外部競爭的情況下,所謂的“市場化”無非是提高票價。當然,表面上看,價格提高后,火車票一票難求的局面可能得到一定的改觀(這還取決于內(nèi)外勾結(jié)的倒票行為是否真正得到遏制),春運潮也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民眾的整體福利是受損的。
像我這樣的“走南闖北”者,從工作地到家直達列車的臥鋪票價已在450元左右,一家三口來回就是2700元,如果票價“市場化”后進一步提高,可能達到三四千元甚至更多。即便是硬座或站票,也該在2000元左右。設想2.26億農(nóng)民工,月收入平均不過1000元,如果過年回家的來回車費占去了一個人年收入的20%,甚至更多,有多少人會舍得回家?
市場化的一個最重要前提就是有競爭,在中國鐵路建設和客貨運輸業(yè)務真正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前,“票價市場化改革”無非是漲價的另一種表達。這是已經(jīng)被實踐反復證明了的經(jīng)濟規(guī)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