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增發(fā)和上海浦發(fā)傳聞中的增發(fā),觸發(fā)了市場的瘋狂拋售和大跌。我說觸發(fā),是因為拋售狂潮,本來就箭在弦上。去年底股市市值突破GDP的100%時,對中國這樣的發(fā)展中經(jīng)濟體,已經(jīng)足以讓投資人精神緊張。也是在去年底,眾多上市公司高管不惜辭職,紛紛套現(xiàn),據(jù)說最多的一次套現(xiàn)9千萬之多。連內部人都在離場,市場心理之緊繃,可想而知。加上最近兩個月反彈乏力,市場目前所需要的,無非就是一個拋售的借口罷了。再融資,頂多不過是一個替罪羊而已。
說“再融資摧毀股市根基”的人,沒有理解股市的最基本意義。設立股市的目的,難道是讓流通股東們互相把股票炒來炒去嗎?如果那樣,股市還不如賭場,買股票還不如去買彩票。股市的最基本用途就是融資和再融資,使公眾手中的錢能夠投入上市公司手中,通過經(jīng)營來增值。錢不交到上市公司手里,怎會憑空創(chuàng)造價值?有論者呼吁:“必須盡快嚴格規(guī)范上市公司瘋狂的再融資行為,提高再融資的門檻。”其實,中國恰恰是人為的上市和再融資門檻,使得那些更有可能給投資人更大回報的公司難以上市或上市后難以再融資———比如說,如果按照中國的規(guī)定,Google在2005年就無法進行再融資。收緊再融資,重提政府管制,才恰恰會摧毀股市的根基。
制度改進的目的,應當是使融資和再融資能夠更加順利,使得市場上的資金更加容易回籠到真正有價值的公司、真正能夠使資金增值的經(jīng)營者手中。資金到了上市公司手中不一定就意味著浪費;其實,資金滯留在二級市場上,才是最大的浪費。
其實,平安和浦發(fā)的再融資方案,選在2007年可能更合時宜;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慢一拍”、“不合時宜”的現(xiàn)象,原因不是因為政府管制少了,恰恰是政府管制多了,導致上市公司不能及時對市場做出反應。如果是美國那樣的自由市場,當2007年初,股指已經(jīng)翻了兩番之際,所有的上市公司就都會“瘋狂”地推出再融資方案了。市場資金會很快被吸納,也就不至于出現(xiàn)下半年那種大起大落的行情了。正是因為融資方受到過多管制,慢了一拍的結果,讓市場陷入了投資人的單方面熱情,更讓許多個體投資者追高被套———也就讓如今這些再融資的上市公司背上了“讓股市下跌”的黑鍋。
中國的股市目前的確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即從原先的、高度政府管制、幾乎完全為國有企業(yè)服務的股市,逐步向一個市場化的資本市場轉變。這個過程里,免不了幾番來回折騰,但總的趨勢是越來越良性,長期投資價值越來越好。無論個體投資人,還是撰寫股評的意見領袖,都應看準這個長期趨勢。這樣,才不至于在股市二級市場火熱,股指一年翻幾個跟斗之際,就得意忘形,頻頻撰文稱“資本大國正在崛起”、“沖上兩萬點”之類;而在推出幾個再融資方案后,就又“火氣有點大”、“偶有消沉”,甚至呼吁起政府管制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