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5-23 本報駐倫敦記者:馬建國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
|
|
倫敦三大拍賣行今年第一次中國瓷器和藝術品拍賣日前落幕,所有拍賣波瀾不驚,除蘇富比拍賣行一只雍正年間的粉彩壽桃瓷碗拍出72.5萬英鎊(1英鎊約為2美元)的高價之外,不少拍品無人問津。
寶龍、佳士得和蘇富比三大拍賣行先后于5月14到16日在倫敦進行的拍賣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藏家和交易商,近200人跟蹤著三家拍賣行中國瓷器和藝術品的拍賣,買家中半數(shù)以上是來自香港、上海、北京和臺灣等地的中國人。
這只拍得本季最高價的瓷器底部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此碗備受追捧的原因除了它畫工精美、器型完好,又有落款,堪稱“無可挑剔的官窯精品”之外,還與該物曾先后被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拍賣行拍賣不無關系。據(jù)說,此次買主仍然是一中國人。
三大拍賣行接連三天的拍賣中,受追捧的多數(shù)是清以前的瓷器,一些有“故事”的瓷器格外受人關注,而不少景泰藍、銅器、牙雕作品則遭到“冷遇”,無人問津。
三大拍賣行安排在倫敦舉行連續(xù)三天的拍賣會為遠道而來的中國買家提供了方便,也為拍賣行減少了由于延長拍賣時間而增加的銷售成本,但不少買家抱怨,拍賣會從早晨一直進行到下午六、七點鐘的“疲勞戰(zhàn)”讓人有些吃不消。有人建議拍賣行可對拍品進行精選,畢竟不少沒有拍出,卻占用了不少時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