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2-09 本報記者:曹瀅 劉曉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對于有著95年歷史的“老店”中華書局來說,2006年年底一部《于丹〈論語〉心得》的熱賣,標志著她完成了從純粹的古籍整理機構到大眾通俗歷史讀物出版的轉變。
創(chuàng)辦于1912年的中華書局,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創(chuàng)辦人陸費逵先生奉行“開啟民智”的宗旨。中華書局云集了一大批專家學者及社會名流,如梁啟超、于右任、范源濂等,出版了《中華大字典》、《辭海》、《四部備要》、《古今圖書集成》等頗有影響的書籍。
1954年,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成立,中華書局被指定為該小組的辦事機構,成為整理出版中國古代和近代文學、歷史、哲學、語言文字圖書及相關的學術著作、通俗讀物的專業(yè)出版社,承擔著國家級古籍整理的基本項目,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典籍。在眾多知識分子心中,中華書局和百年歷史的商務印書館一樣,支撐了20世紀中國文化的脊梁。
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書局也尷尬地遭遇著“使命”和“活命”的矛盾。上個世紀末期,中華書局一度在教輔和各種“旅游指南”方面大量增加品種,但顯然,這些品種與中華書局傳統相悖,一時間銷量下降,庫存積壓,經營上捉襟見肘。
2003年11月,中華書局召開了“弘揚傳統、重塑品牌”的討論會。這次會上樹立了“守正出新”的思路。探索如何對自身品牌進行界定,實現繼承和轉型。2003年12月1日,中華書局在網站上刊登“擬重印圖書目錄讀者征求意見稿”,可以視為試水市場運作的第一步。不到10天,就收到讀者來信近百封,對這一計劃表示歡迎。這項工作重印了一批斷檔幾十年的圖書,挖掘前輩的影響力,重塑品牌。
2004年,中華書局成立了內部工作室,決定進軍大眾歷史圖書市場,并首先推出了《正說清朝十二帝》。清史專家閻崇年先生通過“正說”清史為讀者解讀歷史真相,走出戲說誤區(qū)。
從《正說清朝十二帝》起,連續(xù)七本“正說”系列,一年銷售2000萬碼洋。只是后來因為市場上跟風嚴重,中華書局不得不宣布暫時停止這個出版系列。但正如中國版權協會副秘書長黃國榮所言,“近百年歷史的中華書局重新醒來”,其實力令出版業(yè)震撼。2003年10月,中華書局在零售市場排名151位,到了2006年11月,躍升至24名。
如何把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完整地保存、傳承下去,同時向更廣大的人民群眾傳播開來,這不僅關系到中華書局生存還是死亡,也蘊涵著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如何傳承的重要議題。中華書局總經理李巖介紹,中華書局的出版內容目前細分為大眾歷史文化圖書、學術普及讀物和經典普及三個類別,普及讀物正是為了更好地扶持學術出版。據了解,中華書局近幾年同時加大了大批古籍整理、學術著作開發(fā)力度,陸續(xù)推出了《清代蒙藏回部典匯》、《中國女書合集》等著作。
“做學術書籍在很多時候都是在賠錢做,但這是中華書局品牌的核心,否則所有的延伸都將成為無源之水。”李巖說。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