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暫時走不出航意險高成本這個怪圈的情況下,不少地區(qū)的保險公司選擇黯然退場。 因為不忍放棄航意險這塊“蛋糕”,一家財險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一個月前找到機票代理商,希望能協(xié)商出一個雙方都能承受的價格。然而,“航意險批發(fā)商(一級代理商)開出的批發(fā)價是5塊錢,我們想了一下,還是沒辦法做。從目前來看,只能放棄這塊市場。”這位總經理對本報記者說。 “外界一直認為航意險出險概率較小,死差益利潤較大,認為對保險公司來說是賺錢的‘香餑餑’。包括一些保險公司一直以來也有這個觀念,所以才導致代理商等中介所產生的外部成本居高不下。”他告訴記者。 他說,之所以暫時選擇退出這個市場,是因為核算下來,加上準備金、稅收等成本,“5塊錢基本沒有利潤可言。”按照多家保險公司負責航意險業(yè)務的相關人士介紹說,“批發(fā)價起碼達到六七塊錢才能做,六塊都比較勉強。” 按照他們的說法,前兩年,五六塊的航意險批發(fā)價還能承受,今年以來,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各家保險公司都在壓縮外部成本,給予各分公司的費用成本也能減就減。前述提及的那位總經理說,總公司今年將外部成本與賠付率考核捆綁在一起,也是其考慮退出航意險市場的一個原因。 “此外,代理商以丟失為由私扣航意險單證的做法,也給保險公司造成了很大困擾。”一家保險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解釋說,“我們交給代理商的保險單是印有流水號等少量信息的單證,一些個別代理商就想出了欺詐手法,比如假借單證丟失為由,向保險公司掛失,再由保險公司重新補出同一個流水號的單證。其實原先的單證并非丟失,而是被代理商私藏了起來轉而賣出,這樣一來,賣出去的保單也是一種假保單。”他坦言,這樣的風險較難防范。 一方面是因為難以承受高成本而退出市場,另一方面卻是由于監(jiān)管部門近期加強“打假”被踢出局。一位業(yè)內資深人士告訴記者,不少“膽子小”的保險公司近期已停止出單(航意險),這些公司多為成立時間較短的小型規(guī)模的保險公司。而在前期操作時曾被監(jiān)管查出或質疑過假保單等“貓膩”,有保險公司事后撇清干系,將責任歸咎于旗下業(yè)務員所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這些小型保險公司的退出,在部分地區(qū)的航意險市場,保險公司與代理商的關系開始出現(xiàn)微妙變化。一家中資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說,“以前都是我們去找代理商談判,價格談不成就不合作,現(xiàn)在有些變化了。由于一些小公司的退出,一些代理商主動來找我們,要求重新合作。這樣,我們的談判空間就比以前大了。”按照他的說法,扣除稅收、準備金等成本后,最近他所在的公司在一張航意險保費收入上能實收5塊錢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