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美國商務部決定對從我國進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達99.14%的反傾銷稅;11月6日,我國商務部決定即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排氣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進口小轎車和越野車發(fā)起“雙反”調查;同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步裁定,對從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進口的銅版紙、從中國進口的焦磷酸鉀、磷酸二氫鉀和磷酸氫二鉀征收“雙反”關稅。 11月9日各大媒體報道這些“硝煙彌漫”的新聞時,都不忘提及兩個背景:發(fā)生這一切,距離中美互相承諾不再出臺新的貿易保護措施才一周時間,距離奧巴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日期11月15日只有不到10天。的確,這一切有些不好理解。現在,事實教育我們:經濟是經濟,禮儀是禮儀,奧巴馬對中國可以有很多友好的表示,但他不能為了“面子”就丟掉“里子”,因為他不得不把美國相關從業(yè)人員,也就是他的選民的利益放在優(yōu)先考慮的位置。 繼9月份“輪胎特保案”之后,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接二連三,中國也被迫反制,在這種情況下,再說“中美貿易沖突不會擴大”、“中美之間不會爆發(fā)貿易戰(zhàn)”已是一廂情愿。一項調查顯示,有89.4%的中國網民認為,針對美國對華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應當“強硬回擊”,在中美貿易爭端是否會繼續(xù)擴大的選項中,則有78.5%的網民選擇了“會”。稍稍留意一下主流媒體,“貿易戰(zhàn)”也正逐漸成為一個高頻詞匯。 輿論風向的這種變化耐人尋味。曾幾何時,“貿易戰(zhàn)”三個字我們都恨不得深藏起來。《東方早報》一篇題為《別用叢林法則看待中美輪胎特保爭端》的文章,這樣教導公眾,“我們有了聯(lián)合國,有了WTO,有了那么多的國際協(xié)議和組織,就是希望能用文明和規(guī)則來解決問題,這有利于大家的共同繁榮。國際貿易中有爭端和摩擦是極其正常的事情,犯不著動輒就說人家是以強凌弱欺負咱們,所以要打貿易戰(zhàn),要拼命。”看來,在作者眼里,中美貿易起了沖突之后,哪怕“貿易戰(zhàn)”三個字在西方媒體上是家常便飯,我們卻絕對不能提,一提就是主張“叢林法則”了。作者處處倡導“文明和規(guī)則”,殊不知,從國際貿易史看,有爭端就有制裁,而以戰(zhàn)止戰(zhàn)同樣是驅散經濟戰(zhàn)爭陰云的有效舉措之一。美歐、美日之間都打過貿易戰(zhàn),這樣的特殊戰(zhàn)爭何損于其文明? “以戰(zhàn)止戰(zhàn)”既然本來就是一種常態(tài),那么保持平常心也就必不可少。美國的貿易保護,捍衛(wèi)的是美國相關產業(yè)和從業(yè)人員的利益,中國的反制也同樣如此。雙方所爭,并非口水,不是虛驕之氣,而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美國針對我們的貿易保護,與“侵略”、“壓迫”相去甚遠,我們的反制措施,也與“民族尊嚴”等等扯不上關系。 除了公眾,我們的出口企業(yè)也需要以“平常心”看待中美貿易戰(zhàn),因為任何一個企業(yè),都無法完全依靠國家的貿易保護來打開和保住市場。即使這一回可以指望,下一回呢?同樣是面對美國的貿易制裁大棒,日本汽車業(yè)一靠遵守規(guī)則不給人口實,二靠戰(zhàn)略調整,反倒在美國市場越戰(zhàn)越勇,其經驗值得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