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jīng)濟復蘇的前景浮出地平線,風雨飄搖的華爾街已經(jīng)被樂觀情緒所主宰,大多數(shù)銀行的高管總裁們預計明年將開始贏利。于是,華爾街又開始回到老的軌道上:給高管們發(fā)獎金。 要知道,不久前的華爾街崩潰,和各種各樣的“獎金門”總是相伴隨的。以美林而論,從2007年夏到2008年夏,一年損失將近兩百億美元,不得不靠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資助才被美國銀行收購,但在此之后竟要給員工開36億美元的獎金。AIG在2008年損失100億美元,同樣需要納稅人掏腰包來救助,但竟給員工開出12億美元的獎金。奧巴馬迫于公眾的壓力站出來譴責華爾街時說過這樣一句著名的話:“華爾街的人應該明白,將來總有一天他們能夠賺錢、拿獎金,但現(xiàn)在不是時候。” 此一時彼一時也。奧巴馬講話的時候確實不是時候。但是現(xiàn)在華爾街則認為是時候了。《紐約時報》最近連續(xù)發(fā)表調(diào)查和社論指出,華爾街的獎金模式還是老一套。根據(jù)獨立的薪金補償咨詢公司對191家最大企業(yè)的分析,其獎勵模式還是倚重短期行為而非長期表現(xiàn)。這種模式的危險性,從次貸危機中看得清清楚楚。想不到,經(jīng)過由次貸所引發(fā)的半世紀未見的金融危機,華爾街的行為幾乎沒有改變。 華爾街的邏輯是:在生意場上就要論功行賞,否則大家沒有動力。你為公司賺了一億,分一百萬理所當然。這種模式最容易鼓勵職工的積極性。否則,誰還給你一天干十六個小時、晚上在辦公桌底下睡覺?華爾街辛苦,招募的是最聰明的人,創(chuàng)造的利潤也最高,為什么不能多掙?長期以來,高管們拿天價的獎金和工資,這在華爾街文化中已是天經(jīng)地義。 沒有人能夠否認華爾街的利潤,一個稱職的高管,確實可以為公司帶來幾億的利潤,獎勵這樣的人似乎是個硬道理。但是,他們的贏利,畢竟是拿著別人的錢去賭。華爾街的每個高管幾乎都像是沒有買保險的司機,他們一般不會出事,而一旦出事,不管是撞死了人還是讓自己的乘客死于非命,他們都無力補償損失。 這一問題,在現(xiàn)有的制度框架中幾乎無法解決。不錯,各大金融公司可以買保險,但遇到如此大的金融風暴,連保險公司也破了產(chǎn)。除了納稅人,誰能來為華爾街的失手埋單?對此,華爾街人士似乎并沒有反省。他們總想著自己贏利的時候應該分多少,總是輕易忘記自己賠的時候要有多少普通百姓來給自己補窟窿。 高管工資獎金高一些是應該的,但是天價的工資獎金,則并不符合市場經(jīng)濟的道德和規(guī)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