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房地產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普通股價格出現(xiàn)暴跌,一周內最大跌幅達到60%,事情起因于改革“兩房”的立法在國會推進順利,據分析,國會最終將通過法律成立由私營房貸機構交納保險費而組成的擔保公司,“兩房”現(xiàn)有經營模式將會終止,執(zhí)照將被吊銷。
“兩房”是引發(fā)2008年金融危機的主要力量之一,2008年9月美國財長保爾森向國會申請的7000億美元救援資金中,就有1870億美元用于向“兩房”注資。其后,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走向穩(wěn)定,“兩房”開始盈利,歸還了政府借款,而已經退市到粉單市場的“兩房”股價也在觸底后巨幅上漲,其中,房利美在最近一年內漲幅最高達到2000%,堪稱超級大牛股。
但是,美國社會并沒有因這次救援“皆大歡喜”的結果而感到慶幸,也沒有好了傷疤忘了痛,相反,國會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準備終結“兩房”。本欄目1月3日曾以《中國版“房利美”能不能美起來?》為名,介紹了房利美公司如何在模糊私人企業(yè)與政府關系的環(huán)境下野蠻成長,又如何在政治操作之下,讓準備切斷政府給予其隱性擔保的種種努力落空。那種濫用政府隱性擔保,順利時股東和高管們賺個飽,一出事就把爛攤子甩給廣大納稅人的模式,經過這次危機后已是天怒人怨,沒有了生存的空間。撤銷“兩房”意義非同小可,說其是重樹市場道德的一次重大勝利也不為過。
政府越界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筆者將其歸納為三大類:一是管制過度,設置種種準入障礙,過多干預微觀主體的自由經營;二是在親自組建企業(yè)參與競爭性領域的市場活動,或者罔顧管制技術的進步,仍然以組建國企的方式來經營自然壟斷行業(yè);三是以隱性擔保方式,模糊企業(yè)與政府的責任邊界,扭曲企業(yè)行為,制造道德風險。
中國民眾對于前兩個方面的危害認識比較充分,政府管制過多、公共部門過于龐大、國有經濟份額過高、國企戰(zhàn)線過長等問題必須解決,人們對此沒有什么分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推動改革深化,就是這種社會思潮的一種表現(xiàn)。然而,政府隱性擔保的嚴重危害卻未得到充分的識別,僅從不久前有人在積極推動建立中國版的房利美即可窺得一端。事實上,中國經濟體制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政府隱性擔保泛濫成災,它涉及各個層面,滲透到各個領域,并且與第一類政府越界和第二類政府越界交織在一起,制造了大量的道德風險,嚴重扭曲了市場機制,成為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最大阻礙。
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隱性擔保是地方政府長期處于預算軟約束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因為歷史上有地方出事最終由中央兜底(通過再貸款、印票子沖銷以及財政補償等方式)的先例,所以才有近些年來地方債務失控式膨脹的局面。每一次隱性擔保的兌現(xiàn)或部分兌現(xiàn)都會對地方政府的軟約束行為形成鼓勵,要硬化地方政府財政約束,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徹底消除中央對地方的隱性擔保。
同樣,地方重要企業(yè)也常常得到程度不一的隱性擔保。事實上,不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只要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就會向政府索取隱性擔保。在過去的經濟低迷期,一旦出現(xiàn)重要企業(yè)瀕死的情況,地方政府就會忙于施救,或是政府入股,或是督促金融機構提供支持,納稅人因此出現(xiàn)損失的并不少。隱性擔保屢屢兌現(xiàn)的結果,就是鼓勵企業(yè)在經濟繁榮時期魯莽行事。從2003年開始的經濟增長周期中,中央政府針對投資過熱開展宏觀調控,但因為有隱性擔保等因素的存在,企業(yè)層面上對“調控”很不配合,結果“中央調控政策頻出,企業(yè)瘋狂如故”形成了中國經濟中的一道風景。正如房利美,在經濟向好時完全將風險置諸腦后,因為它的管理層知道,此時不賺錢會受到股東的壓力,自己年終的高薪厚祿也會受到影響,它們并非不知道這種野蠻擴張沒有風險,而是相信一旦出事后政府會出手。隨著“4萬億”后遺癥逐步體現(xiàn),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一些地方的重點企業(yè)陷入困境甚至破產邊緣的現(xiàn)象又會多起來,對此政府應該采取什么態(tài)度,是值得好好思量的。如果政府再次兌現(xiàn)隱性擔保,那么在下一次繁榮時再勸告企業(yè)保持理性,就會是蒼白無力的。其實,把企業(yè)完全交給市場,政府袖手旁觀表面上是一種冷酷無情,但正是這種冷酷無情斬斷了道德風險,確保其在繁榮時期不失去理智,而這才是符合市場道德的。
隱性擔保的危害在股市樓市最為直接和明顯。值得稱道的是,股市政策市色彩已經淡化,否則,投資者永遠無法做到自我負責,政策制定者也會累死在股市上。房地產市場是政府隱性擔保被濫用結出惡果的最突出的例子。房價在“十年九調”中一路走高,埋下巨大的宏觀經濟風險,這個結果與政府隱性擔保有極大關系。從開發(fā)商到投資購房者,再到自住購房者,之所以敢于不顧房價高低大膽地推高房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認為政府不會讓房價崩潰,政府有能力不讓房價崩潰。這就是經濟活動中最為典型的道德風險,它表明市場參與者認為政府向他們提供了隱性擔保,而之所以他們認為得到了免費隱性擔保,一是因為他們相信房地產市場“太大而不能倒”,二是這種擔保在過去十年中確實曾經屢次兌現(xiàn)或部分兌現(xiàn)。有了政府擔保在手,誰還用考慮風險呢?一邊不斷地兌現(xiàn)擔保,一邊頻繁出臺調控政策,“十年調控九成空”,就是這種自相矛盾做法的必然結果。
隱性擔保泛濫成災,而危害遠未被民眾充分認識。就拿美國“兩房”為例,如果放在中國,很可能會因為救援結果比較理想(納稅人的錢最終沒有受到損失,甚至還有盈利)而放棄追究風險的根源。在中國,更常見的情況是:釋放隱性擔保從而在繁榮時期助推了繁榮的人受到贊揚,而風險暴露后救援工作中,只要不是直接或明顯損害納稅人的利益,它的執(zhí)行者也會受到贊揚。民眾的短視是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正如“房利美”利用隱性擔保降低房貸利率受到消費者歡迎一樣,民眾很難從整體視角去看待機制被破壞后的危害。“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道理淺顯易懂,但稍微拐點彎很多人就忘掉了。因為政府在釋放隱性擔保的時候,常常打著為民的旗號,而兌現(xiàn)隱性擔保又往往是在危急時刻,保住自己眼前利益的動機又很難讓民眾起來反對。如此一來,獲得隱性擔保的機構和隱性擔保行為就出現(xiàn)并泛濫了。銀行不負責任的放貸以及影子銀行問題,背后也是這種機制。“請神容易送神難”,一旦有人從中獲益,就會形成阻礙改革的力量,所以,撤銷隱性擔保從來就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