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騰訊拿出10億元沖入打車燒錢戰(zhàn),將補貼由5元/單調(diào)升為10元/單。對此,支付寶聲稱,18日起,乘客獎勵11元/單,且承諾“永遠比同行多1元”。昨天,雙方火拼再度升級,微信“嘀嘀”獎勵升為每單補貼12元至20元,還可以送“飛機”;而支付寶立馬將獎勵調(diào)到13元/單,還表示要贈送“淘寶、天貓的退貨包郵”(2月19日《武漢晨報》)。
受兩大打車軟件“燒錢大戰(zhàn)”的刺激,馬路上掛著暫停牌的空出租車越來越多,或是奔赴搶單后約定的接客地點,或是停在路邊等著搶單,對于身邊的招手攔車則是熟視無睹。軟件失火,殃及池魚——出現(xiàn)新的打車難現(xiàn)象。對此,我們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必過于杞人憂天。
要想真正發(fā)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就必須充分調(diào)動市場主體參與競爭的積極性,讓其充分競爭,并重新認識與定位有序與無序、良性與惡性,對競爭的包容度要有質(zhì)的飛躍。針對“嘀嘀”和“快的”的競爭不斷升級,有的人開始嘀嘀咕咕,擔心攪亂了城市營運市場,甚至期待著政府相關(guān)部門迅速出手干預(yù)。興利除弊是必須的,但未必需要政府出手。
“嘀嘀”和“快的”間的競爭,目前即便是處于無序狀態(tài),并且呈惡性之勢,也是一種標準的市場行為與現(xiàn)象。在培育決定性作用的市場過程中,放手讓其競爭,讓市場決定成敗,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市場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和自我完善功能,市場不經(jīng)歷風雨何以見彩虹。
從某種意義上講,“嘀嘀”和“快的”之間的競爭,也是在檢驗市場作用與政府作用的試紙,既可以看到市場的酸堿度,又可以洞察政府的寬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