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務的風險持續(xù)為輿論所關切。本報昨天報道的一些市長(地方行政首長)們的“小算盤”,對地方債務問題的求解給出了一個方案。這篇報道也產(chǎn)生了較大的反響。 市長們“小算盤”的本質是什么呢?通過這些地方首長的解釋很容易看出,他們對地方債務有信心,其實還是指望通過增加投入、改善基礎設施之后,土地能夠升值,然后依靠賣地所得用于還債。 也就是說,市長們希望消弭地方債務風險的辦法,仍是寄托于賣地財政。土地增值了,城市建設改善了,城市面貌也得到了更新,且還能還掉債務,聽起來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 不過,這樣的“小算盤”值得商榷。其一,土地成本不斷上升之后衍生出來的問題,地方行政首長們不能不考慮;其二,賣地財政的可持續(xù)性,也是無法回避的問題——中國式的土地財政亟須改變,此類的呼吁聲近幾年中一直分貝很高。 看待市長們的“小算盤”的關鍵點,一是延續(xù)賣地財政模式,是否真的能夠消弭地方債務風險;二是未來的地方財政,還能不能過多倚賴賣地收入。在當前的條件下審視這些命題,答案是顯然的。 不少地方政府面臨財政困難的情況,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一些地方實際擁有較大規(guī)模的“隱性負債”,過多依賴土地財政,且自身“造血”機制不完善,“造血”能力不足。尤其是一些基層地方政府,財政上的困難比較突出。不少地方面臨現(xiàn)實財政壓力,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如政府行政性的開支過于龐大、建設財政的規(guī)模過大,都是重要因素。 應當承認,地方政府債務已呈現(xiàn)不少突出特點,如普遍負債、形式多樣、管理失控,以及風險顯現(xiàn)等。從地方財政風險的角度看,諸多風險正在逐步表象化,由財政支付危機轉化而來的局部社會矛盾在增加。地方債務問題還和金融安全聯(lián)系到了一起。這也正是地方債務問題備受各方重視的緣由所在。 消弭地方債務風險的路徑,其實也已經(jīng)漸漸清晰。首先是摸清楚家底,弄明白地方債務數(shù)量究竟有多大。這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大致判斷清楚問題嚴重性的前提下,努力謀求地方債務的風險管理。這里的風險管理,自然涉及多方面的內(nèi)容。 就求解地方債務難題的路徑而言,大體有這么幾個方面:一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財權與事權更為匹配,這需要通過財稅體制的進一步改革、進一步完善分稅制才能實現(xiàn);二是促使政府職能歸位,制止政府性的投資沖動行為;三是發(fā)展地方經(jīng)濟,力求地方經(jīng)濟更有活力——這是真正的“造血”能力。在技術層面,包括發(fā)行地方市政債、規(guī)范地方融資通道等努力,都值得深入探討。 透過上述的分析,其實可以看出,地方債務風險的消弭,從根本上說不是靠未來賣地來解決的。這不是說,地方行政首長們的思考不理性——恰恰相反,延續(xù)當前的土地財政模式,是地方財政獲取必要收入的成熟通道。但問題在于,這條道路是不可持續(xù)的。撇開其他問題不談,單看土地財政模式對房價不斷上漲的推動,就需要高度警惕。況且,土地本質上是稀缺的,還有耕地紅線的限制,這是賣地財政亟須轉變的又一個重要背景。 如果再往深處觀察,地方債務問題的求解,并非地方行政首長這一層級所能為。消化舊債和控制新債,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個問題的求解,需要改革的頂層設計,包括財稅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等。同時,地方債務問題的求解,也跟中國經(jīng)濟的活力密切相關。某種意義上,從地方債務這個視角切入,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的現(xiàn)實癥結。諸多問題都是系統(tǒng)性的,遠非賣地財政那么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