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不恢復T+0交易制度,是當前股市關注的熱點之一,也是郭樹清留給繼任者的一道難題。 其實,站在公平交易的立場上,T+0本身本不應該成為問題。從1995年1月1日起,滬深兩市的A股和基金交易由“T+0”改為“T+1”交收制度,且2001年12月B股也從“T+0”調整為“T+1”以來,就一直沿用延遲股票買賣時間、降低股票交易效率的辦法至如今;但從2005年權證交易試行T+0起,股指期貨、轉融通交易,乃至貨幣基金、債券ETF,就一發(fā)而不可收,紛紛先后取道T+0。在T+0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一種對于大資金、大機構大開方便之門的情況下,我們的股市卻還在以保護投資者的名義強制剝奪散戶投資者選擇和參與T+0交易的權利,這合適嗎? 在股指期貨和股票現(xiàn)貨兩個市場同步交易的條件下,股指期貨T+0的雙向交易所形成的日內交易的活躍和短周期波動的加大,必然給股票現(xiàn)貨交易帶來一定的沖擊,并增加其不穩(wěn)定性。受制于T+1現(xiàn)貨交易規(guī)則的投資者被人為剝奪了及時糾錯的權利,被動挨打是顯而易見的,但這對于其中有條件參與股指期貨T+0交易的大資金大機構來說則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他們反而可以利用這種交易制度的不公平所人為制造的不穩(wěn)定操縱市場,兩邊漁利,比如利用股指期貨的做空機制打壓股票現(xiàn)貨,迫使一部分股票現(xiàn)貨投資者交出手中所持有的籌碼,而他們自己則在逢低吸納到一定時機的時候又可以反手做多。所謂“做多做空都賺錢”,說的就是這種事。 如果說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的推出并沒有讓A股做空機制全面形成,其原因無非是缺乏足夠的融券標的,但是,轉融通業(yè)務的推出,卻等于讓機構有了變相T+0的機會。包括保險、基金甚至社保基金等都可能將手上天量股票借出,給做空力量加碼,A股市場由此而將全面進入做空時代。而T+1的散戶在喪失了及時止損權利的條件下,也就只能越來越被動挨打。 管理層率先批復以藍籌股為標的的ETF基金T+0,盡管仿佛是倡導藍籌股投資或價值投資,但由于ETF基金的申購起點多為100萬份,如果初始凈值為1元/份,則意味著其資金門檻早已將廣大散戶拒之門外,ETF基金T+0的真正受益人必然是也只能是少數(shù)機構投資者。也就是說,如果繼續(xù)沿著這種一邊將散戶封死在T+1,一邊對機構則放開或變相放開T+0的思路改革下去,無論將T+0交易改革的觸角擴展至何處,這場交易制度改革盛宴的最大贏家將非機構投資者莫屬。 我們并不否認T+0的風險,但是,對于被不公平的交易制度強制捆住了手腳的投資者來說,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第一位的問題早已由T+0本身所具有的風險性讓位給了交易制度的公平性。交易制度的不公平才是比任何一種風險交易工具本身的風險性具有更大的風險。 對散戶投資者更好的保護,絕不是繼續(xù)將他們限制在被動挨打的不公平交易狀態(tài),而是更好地更有效地改進和改善T+0條件下的市場監(jiān)管,從而讓T+0更好地承載公平。 首先要廢除一切不利于T+0交易公平化的政策限制和制度性限制。在分紅尚還不可能成為中小投資者獲得投資回報之可靠來源的條件下,差別化紅利稅的實施對主要依靠交易差價賺一點蠅頭小利的散戶無疑是不合理的,如不及時糾正其這種不合理性,在T+0條件下將更不利于散戶投資者。 其次,必須堅決改變動不動就對交易漲跌實行行政干預的壞習慣。此外,投資者保護所迫切需要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而有效的保護性措施。筆者以為,在實行T+0的條件下,投資者保護基金決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寧做券商機構保護傘也不為個人投資者提供具體保護的做法,不妨引進“期貨投資者保障基金”的做法,對因少數(shù)上市公司造假上市、欺詐披露以及券商機構重大違規(guī)行為等所造成的投資者損失進行適當而必要的補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