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州市圍繞限購政策出現(xiàn)了一些小波動。先是有報道說,國土房管局從2月23日起已暫停受理外地人補繳社保買房,但隨后房管局相關人士又表示,外地買家補繳社保的交易2月26日恢復受理,下一步國土房管局將結合貫徹“國五條”精神,重新研究該類限購措施。 無論最后的措施是怎樣的,可以確認的是,廣州的限購令嚴格化是一個趨勢,因為“國五條”中明確提到“嚴格執(zhí)行商品住房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措施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要在限購區(qū)域、限購住房類型、購房資格審查等方面,按統(tǒng)一要求完善限購措施”等要求。 我認為,“嚴格執(zhí)行商品住房限購措施”的重點就是要落實購房資格的限制,這是頗具殺傷力的調控利劍。長期以來,經(jīng)由一些房地產(chǎn)大腕和經(jīng)濟學者的傳播,似乎“房價越調控越漲”成為真理。那么試問,如果不調控,北上廣深的房價就不漲了嗎?試想,如果從即日起,將一線城市的所有樓市調控政策全部解除、放開,房價會怎樣?一定是大幅上漲!因為土地依舊壟斷,因為貨幣還是超發(fā),因為投資渠道總是很少,因為土地財政永遠助推房價。所以,“房價越調控越漲”只是表象,“不調控漲得更厲害”則是已經(jīng)驗證過的答案。 如何看待“暫停受理外地人補繳社保買房”這樣的限購措施,前提是先要厘清房子本身的屬性。房子既有消費屬性也有金融屬性。作為政府決策者,面對房價高企的現(xiàn)實,首先要考慮的是什么?當然是民生,滿足消費需要,滿足居住需求。既然土地壟斷的打破非地方政府之力可以促成,既然保障房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且短期難見成效,那么,采取調控措施,強硬打擊投機投資性需求其實已經(jīng)成為短期內的優(yōu)先選擇。 況且,作為地方政府,需要對市民的呼吁與批評予以回應,并采取行動,這是納稅人與政府之間的一種常見互動。既然是牽涉民生的消費品,優(yōu)先滿足本地戶籍居民,有限度滿足非戶籍居民,是一種最正常不過的情況。香港自3月1日起對個人攜帶奶粉出境的數(shù)量予以限制,去年10月26日,香港針對非香港永久居民在港買樓推出15%買家印花稅,都是類似案例,多數(shù)香港永久居民對此都是支持的。 其實,非戶籍人口要想在廣州獲得購房資格的門檻并不高,現(xiàn)有的政策是只要滿足“1年以上個稅證明或社會保險證明”即可購房。對于大學生畢業(yè)生、普通工薪階層以及普通個體服務業(yè)者幾乎沒有影響,為什么?現(xiàn)在廣州郊區(qū)一套普通公寓的房價總額已經(jīng)動輒百萬甚至更多,前述三類人群的收入估計一年不吃不喝也很難湊齊首套房最少30%的首付(收入特別高的個案除外),即使通過借債或者“啃老”湊齊了首付,隨之而來的巨額貸款又是沉重的負擔。所以,估計他們不會有反對意見。 真正對廣州收緊限購政策有意見的主要是三種人:其一,開發(fā)商;其二,外地炒家;其三,長期居住在廣州以炒房為投資手段的人士。開發(fā)商有怨氣自不待言,后兩者有意見主要是他們此前鉆了限購令的空子,通過自己補繳或者幫親屬補繳“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獲得了購房資格,從而炒房獲利。現(xiàn)在這條財路眼看要被堵死,當然不樂意。 限購政策的收緊對房價上漲的遏制作用當然是有限的,從長遠來看,還是需要從打破土地供應的壟斷、改革財稅體制著手,但是收緊限購政策在當下其實也是一個必要的選擇:一方面,它可以為“治本”爭取時間,另外一方面也能夠通過相對溫和的手段避免類似日本那樣的樓市泡沫破滅的慘劇。 政府短期內要做的是,繼續(xù)采取積極主動的政策措施,打消炒房客的上漲預期,包括可以考慮加快推出高累進率的房產(chǎn)稅,加快推進官員財產(chǎn)(尤其是房產(chǎn))向公眾公開,逼迫更多房源流入市場,緩解供求壓力,讓市場力量來引導房價向下,加上限購措施等共同為治本贏得寶貴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