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春華集團董事長胡祖六在2013年亞布力中國企業(yè)家論壇上表示,企業(yè)家與中產階層的發(fā)展是相輔相成的,收入分配改革的最終目標不應當是殺富濟貧,不是追求降低所謂基尼系數(shù),而是培育和壯大中產階級。 當前,充斥著很多改革和調整收入分配制度的觀點。有人認為需從初次分配入手,也有人認為應該通過稅收調節(jié)收入分配差距,以抽肥補瘦等。而胡祖六認為收入分配改革不是殺富濟貧,則是對上述觀點的反思。 我們認為,盡管把基于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調節(jié)理解為“殺富濟貧”值得商榷,但從初次和二次分配中調節(jié)收入分配,是在現(xiàn)代經濟理論包裝下的等貴賤、均貧富思路,這是一種基于身份對峙下的沖突思路。而當前的收入分配失衡,本質上源自一些領域內公權與市場的行權邊界失范和失序,最終需要的是權力與市場的行權邊界明晰化,權力需要被有效地規(guī)制在制度籠子中,而避免直接介入市場運作,以及主導和影響資源配置,最終促使市場能夠得以自我修復。 以初次分配為例,其分配失衡既具有一定合理性又具有一定失序性。其合理性是由于不同市場主體的能力、競爭效率不相等,在市場競爭逐利下自然會有收入差距之別,因而初次分配出現(xiàn)收入分配差距是正常之舉。而其失范和失序性則源自初次分配中,經濟社會資源既受市場競爭的內生指向,更受一些權力的影響,且往往能攀附到權力的市場主體,更易擊敗單純的市場競爭主體,即市場主體在初次分配中存在機會不公平和程序不正義等問題。人們對初次分配失衡的抱怨,并非是不均,而是市場機會不公平和程序缺正義問題。同時,鑒于政府已通過稅收參與了分配,政府若為紓緩初次收入分配差距,直接干預企業(yè)間、企業(yè)與職工間的收入配給,將很容易導致激勵扭曲,即可能會降低企業(yè)和高收入者的投資及財富創(chuàng)造績效,牽制企業(yè)家精神的發(fā)揮。 同時,通過稅收等調節(jié)收入分配差距也需慎重。征稅的本質是納稅人以繳稅為對價獲取政府公共服務,盡管累進稅制具有調節(jié)收入的特征,但一旦其邊際稅率定得過高,將壓制高收入者的積極性,即若政府的邊際稅率與高收入居民的邊際收入達到臨界點,用稅收等的抽肥補瘦將影響高收入者者創(chuàng)造財富的積極性,令一些企業(yè)和高收入投資意愿下降,甚至投資移民等,財政收入也將在高邊際稅率下呈下降態(tài)勢。 由此可見,初次分配環(huán)節(jié),政府當需回歸到公共服務、外部性治理和經濟社會秩序的維護,以護航市場主體的機會公平和程序正義,同時完善勞動者集體議價機制和自組織能力,使勞資雙方的市場博弈更具對稱性。就二次分配而言,政府需基于從初次分配中獲取的財政收入,為全社會成員提供基礎性社會保障,滿足全社會成員最低生活水平。最后,收入分配改革還應倚重社會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以通過社會自發(fā)的慈善活動,內生地提高社會公平正義,并通過開征遺產與贈予稅等避免社會出現(xiàn)代際不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