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北京120急救中心的急救車在救治一名危殆傷者時,從現(xiàn)場到醫(yī)院短短三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40分鐘。當時在急救車上的王雨竹醫(yī)生痛心傷者未能獲救的同時,向媒體披露了這次慘烈搶救的全過程。王雨竹認為,急救車之所以被堵在路上這么長時間,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晚高峰時車多擁堵,但更大的原因,則是很多社會車輛不懂得甚至不愿意給急救車讓道。(12月12日《中國青年報》)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提到,德國相關法律中規(guī)定的具體讓道方法,值得我們借鑒——任何車輛聽到急救車的鳴笛聲都必須讓道,左車道的車往左靠,右車道的車往右靠,以空出一條應急道。其實不止是德國,在很多發(fā)達國家,給急救車讓道已經(jīng)成為一種社會規(guī)則,大家看到急救車過來,自然而然就會讓路。 要形成這樣的社會規(guī)則,在相關法律中明確讓道責任是一方面,但另一個方面,要靠開車人行車素養(yǎng)的逐步提高,這種素養(yǎng)的提高,不僅包括給急救車讓道,還包括不占用應急通道,按規(guī)定使用遠光燈,懂得用車語交流而非動輒狂按喇叭等等。作為一個后發(fā)的汽車國家,在交通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上,我們的確有很多課要補——行人不能熱衷于中國式過馬路,開車人同樣要懂得按合理的秩序駕駛。 這起急救事件,對反思整個社會的交通規(guī)則意識是個契機。奇怪的是,圍繞這件事,一些網(wǎng)友不是在想著補課,反而把注意力放在了“給急救車讓道”之外。典型的有兩種,一是認為急救中心自己救護不力,反而把責任推在車友不讓道上,動機可疑;二是認為要想讓車友給急救車讓道,首先要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否則就不要怪車友不讓道。這兩種看法,不是在想著解決問題,而是把水給攪渾了——實際上,在有讓道條件時,“給急救車讓道”在我們這里也并未成為一種下意識,我們確實有很多課要補,這些跟急救中心所謂推卸責任和交通擁堵有什么關系呢?如果老是回避交通規(guī)則意識不強的事實,那么,“中國式過馬路”和“急救車遭遇不讓道”這樣的現(xiàn)象,什么時候才能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