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出口疲軟,擴大投資又隱患重重,在保證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只有擴大內需是可以充分發(fā)揮的領域。但擴大內需年年提,消費在GDP中的占比卻不升反降,個中緣由值得好好總結。 解決內需問題,首先,要調整消費結構,增加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過去十年,我國消費年均增長超過8%,這遠超過很多國家的增長速度。可以說,國內市場消費低迷是一個相對概念,是指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就是最終消費率)下降,消費年均增長率并不低。因此,提升消費首先需要的是調整消費結構。而調整消費結構,首先要從減少政府開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做起。財政收入連年高比例增長,其中用于擴大內需的比例有待提升。在購買力已明顯下降的同時,居民消費支出對經(jīng)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下降。另外,我國經(jīng)濟長期存在政府投資過大的問題。而由于受收入增長緩慢、物價增長過快的影響,居民的購買力偏低。 其次,推動收入分配改革,增加農民可支配收入。擴大內需,另一個急需要做的是均衡收入分配,提高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的收入。要看到,擴大內需的潛力來自于農村,盡快提高農民收入是拉動消費的關鍵。城市消費市場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居民對于實物產品的消費需求,在短期內大幅提升的空間不大。甚至有供給過剩的問題存在,全國各地庫存已達到創(chuàng)紀錄水平,制造業(yè)面臨發(fā)展停滯的危險。反觀農村,矛盾集中在農民的可支配收入過低、農民生活支出壓力過大上。我們在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同時,要大力提高農民可支配收入。通過優(yōu)化分配增加總需求,將城市過剩的商品反哺給農村市場,同時著手發(fā)展城市服務業(yè)。 再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少居民消費后顧之憂。除了收入增長緩慢的原因外,居民對未來的養(yǎng)老、醫(yī)療、教育等的不確定性預期,也不利于消費的增長。從長期看,擴大內需需要在完善社保體系方面有所作為,解除影響消費的“后顧之憂”,而且政府還需要在釋放居民消費潛力的配套機制上有突破。目前,雖然政府財政增長強勁,但是政府公共服務的供給卻嚴重不足。過高的稅費水平不僅擠占了居民消費,而且影響了消費預期。因此,養(yǎng)老、就醫(yī)、教育公平等問題,應當成為政策未來長期關注的重點。 最后,堅持房地產調控,為中等收入者松綁。“一套房子吞沒一個中產家庭”,也吞沒了中國的消費能力。住房具有商品和投資品的雙重屬性。隨著房價的飆升,民間資本大肆涌入房地產市場進行投機,由此也導致實體經(jīng)濟空心化,這是未來經(jīng)濟發(fā)展急需填補的黑洞。房地產市場吸引了巨額投資,抽空了實業(yè)生產的資本,失業(yè)現(xiàn)象嚴重,最終導致消費市場的萎縮。筆者認為,如果僅靠開征房產稅、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等措施,還不足以改變高房價的現(xiàn)實。只有在政府財稅體制改革配合的基礎上,開展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將集體土地征收行為市場化,并將收益盡量向弱勢群體(特別是農民和城市中等收入者)傾斜,才是解決高房價問題的根本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