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額龐大的地方債,終于到了難以為繼的時候。有媒體日前報道,部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項目有望獲得再融資、分期還貸和延長貸款期限的政策。 其實,類似信號早已于2011年10月即已釋放,其時銀監(jiān)會副主席周慕冰在參加“新浪麒麟論壇”時表示,高度關注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整改增信。此外,在今年1月初舉行的全國金融會議上,溫家寶總理亦提出,對地方債存量債務要區(qū)別不同情況進行妥善處理,不能搞簡單的“急剎車”、“一刀切”,避免局部風險引發(fā)全局性、系統(tǒng)性風險。 面對高達10.7萬億元的地方債務、以及近三年高達4萬億元左右的到期貸款,在債務總額極其龐大、且到期債務迫在眉睫之下,顯然除此難有其他有效的應急措施。 雖然,在理論上和實踐中,財政部已于2011年10月,批復并實施浙江、廣東、上海和深圳四省市的自行發(fā)債,以期將地方債務與中央財政進行切割,加大地方債務償付的自我壓力;此外,去年以來,江蘇、云南等多省市面對二級公路債務的到期償付,亦在嘗試與所涉銀行進行免息減壓的協(xié)調溝通。 可是,上述兩種解決路徑不僅杯水車薪、且遠水難救近火。以地方自行發(fā)債為例,一則首批額度有限僅為251億元、且目前僅限于四省市先行試點,二則在相關約束機制未健全的情況下,如果短期急速擴容地方自行發(fā)債,以期對沖地方債務的到期壓力,則極可能事與愿違,陷入與上世紀90年代初類似的混亂局面;再以免息減壓為例,一則根本難以解決當下到期債務的本金償付壓力,二則如僅限于二級公路債務的5000億元左右,銀行尚可能勉為其難,但如果放大至逾10萬億元的全部地方債務,則無論基于已經改制后銀行的商業(yè)屬性、還是銀行自身的承壓能力,均不可能與地方政府達成全面妥協(xié)。 由此可見,對地方債進行滾轉,之于當下而言,顯然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承認地方債務滾轉的相對合理性,并非說明地方債可以簡單滾轉了事。 地方債切勿簡單滾轉了事。因為,如此不僅會大幅減少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從而加大我國銀行業(yè)的壞賬風險。更會持續(xù)占用我國銀行業(yè)的信貸資金,從而大幅擠壓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yè)信貸額度。 對地方債進行滾轉,必須設定相應的前提條件。比如參與滾轉的到期債務,必須綜合評估其項目的在建狀況、項目建成回報率等因素,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到期地方債項目,堅決不給予滾轉;參與滾轉的到期債務,其地方政府必須設定一定比例的財政支出遞減計劃,尤其是“三公支出”更應大幅減少。 對地方債進行滾轉,僅是無奈而為之的應急路徑,而非根本解決之道。如果僅是對地方債務簡單滾轉了事,而不設定前提條件,則必然會累積成更為系統(tǒng)、且更難根治的隱患。此類悲劇有前例可循:我國上世紀90年代初,各地大規(guī)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因缺乏有效評估和信貸控制,其后陸續(xù)累積的地方債務亦是簡單滾轉了事,最終造成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銀行業(yè)普遍性的技術破產。最后,中央財政不得不通過高達4萬億元的持續(xù)注資和沖銷,才逐步恢復2004年后我國銀行業(yè)的相對健康。 10多年前的慘痛教訓,我們不應忘記,更應引以為鑒。之于當下而言,地方債切勿簡單滾轉了事,而是必須設定相應的前提條件,從而達到既可解短期到期債務之急,又可防范中長期地方債務系統(tǒng)風險的雙重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