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部門的強烈推動和社會輿論的有力督促下,如今滬深上市公司的分紅狀況有了較為明顯的改觀。雖然現(xiàn)在還只是年報披露的初期,僅有少數(shù)公司公布了去年的業(yè)績,但其中相當多的一部分提出了分紅預案,而且分紅比例相對也比較高。這表明,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滬深上市公司的分紅意識有了相應的提高,注重通過分紅來體現(xiàn)對股東回報的意識在增強。無疑,這對于在證券市場上形成長期投資的氛圍,并且吸引包括養(yǎng)老金等資金的入市,是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不過,在欣喜之余,筆者還想到另外一個問題,上市公司的分紅比例高了,反過來再融資的規(guī)模是否也會同樣走高呢?過去,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一些上市公司分紅以后,當即或者稍過一段時間,就會提出再融資計劃。對此,有人形象地比喻說,這相當于先送給你2角錢,隨后再向你要回去3元錢。一進一出,算下來還是股東的錢包癟了。這種狀況,近幾年在一些銀行股上表現(xiàn)得特別突出。表面看,銀行股分紅水平都不低,有的股息率還趕上了同期銀行儲蓄利率。但還沒有等股東把分紅放進口袋,一個海量的再融資計劃就出臺了,股東們就等著掏錢吧。有人說,銀行股之所以估值很低,一個非常大的原因就在于無休止的再融資,一個靠股東不斷出錢來維持發(fā)展的企業(yè),投資價值當然要打折扣。同樣的,在投資者看來,上市公司能分紅當然是好事,但反過來又要持續(xù)地參與再融資,投資信心到底是會弱化的。畢竟,大家買股票是為了獲得收益,而不愿無限制地投入。 但是,在中國資本市場上,上市公司有強烈的再融資沖動。很多人注意到了中國IPO市場規(guī)模已連續(xù)幾年穩(wěn)居世界首位,其實,中國證券市場再融資規(guī)模要比IPO還大。由于再融資成本低,審批程序簡單,有助于公司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增加現(xiàn)金流量,提高投資能力,因此客觀上已成為現(xiàn)在很多上市公司籌資計劃中的首選。一些金融企業(yè),更是把再融資作為實現(xiàn)企業(yè)擴張的最佳途徑。也許,純粹從公司的角度出發(fā),想要再融資也是有道理的,并且在某種程度上也不能說對股東沒有一點好處。但問題在于,當上市公司以再融資為籌資的主要手段,將股東視為提款機的時候,實際上已走到了作為公眾公司的反面去了,因為此時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與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已不再一致。也正因為如此,現(xiàn)在的投資者對于上市再融資普遍是不那么認同的,但凡有公司公布再融資計劃,其股價往往下跌,就是最好的證明。甚至,部分公司的再融資計劃,因為規(guī)模過大,“圈錢”特征太明顯,還引發(fā)了整個市場的不安與震蕩。想一想,中國平安千億元再融資計劃出臺時,不就引發(fā)了這樣的結果嗎? 科學的分紅理論告訴人們,分紅只是股東權益的一種體現(xiàn)形式,不管上市公司是否分紅,都不會影響股東權益,只會調(diào)整公司與股東的現(xiàn)金流量。在這個意義上,鼓勵分紅當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說公司不分紅就一定是侵犯了股東權益。而反過來說,如果公司無節(jié)制地要求再融資,很可能會對股東利益造成實質性的損害。至于先分紅然后再融資,則不但在財務安排上是不合理的,同時很可能是表明了對這些企業(yè)來說,股東意識不過是圈錢的幌子而已。在海外老牌市場,通常上市公司很少通過擴張股權的形式再融資,這樣的公司文化,筆者以為非常值得滬深上市公司借鑒。毫無疑問,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超量的再融資行為,將會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反感,抑制無休止的再融資,會成為社會各界的一致愿望。 現(xiàn)在,上市公司開始注重分紅了,這是好事情,理應受到鼓勵。但與此同時,恐怕還要注重對再融資予以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各方投資者的利益,并且有效地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增強其在市場上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