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人民日報》報道,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日前在京表示,電影票價體系亟待改革,票價偏高的現(xiàn)象依然持續(xù),工薪階層看電影的期待與要求難以完全滿足。為此,2012年電影局將出臺建議性指導票價標準和最高限價。
電影票“限價令”的可喜之處自不待言,而如何讓這個“限”字更好更快地發(fā)揮作用,還該反其道而行之,無妨說說它的可憂之處。筆者提出“三點憂慮”——
一憂“限價”的形式會不會多于實質(zhì)。按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使用的措辭看,2012年將要出臺的,其實不止是一個“最高限價”,還包括了“建議性指導票價標準”。就是說,一年中,不管“指導價”或“最高價”孰多孰少,都應視作是“限價工程”的共同組成。如此,疑慮頓生:既然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建議零售價”早成了一種雞肋,難道電影票的“指導價”,就能與眾不同、獨放“異彩”?但愿“限價令”的實際意義不打折扣。
二憂“限價”的參考會不會脫離地氣。電影票價格多高合理,限到多少才屬正常,最有發(fā)言權的無疑是市民百姓。近年來,“聽證帝”、“聽證奶”層出不窮,“偽民意”、“偽調(diào)查”時有所聞,大眾對某些“社會調(diào)查”和“民意數(shù)據(jù)”信心大失。電影局說要針對不同地域、不同影片,分門別類地確定“限價標準”,實在是“談何容易”。
三憂“限價”的落實會不會遭遇抵制。近年來,國產(chǎn)電影呈現(xiàn)出快速發(fā)展的良好勢頭。同時,大牌導演和大腕明星加盟的所謂“國產(chǎn)大片”,漸漸顯示出“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優(yōu)越心理。反映在電影票價,就有了“以我為主”的強勢心態(tài)。那么,新的一年嘗試實行“限價令”時,若碰上以“發(fā)展民族電影產(chǎn)業(yè)”相挾的軟釘子,票價真的還能不折不扣地“限”下去么?
但愿電影票“限價令”三憂,只是筆者的杞人憂“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