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經濟繼續(xù)陰云籠罩,歐洲債務危機是這場持續(xù)了四年的經濟危機的深度延續(xù)。這場危機也同樣沖擊到中國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
在2012年,中國實體經濟能否順利轉型,在全球危機環(huán)境下,它面臨哪些挑戰(zhàn)?我們又該如何理解2011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中國2012年還有哪些經濟政策可以使用?2011年12月27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摩根大通中國投資銀行副主席龔方雄先生。
第一財經日報:在2011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夕,胡錦濤主席在與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提出“穩(wěn)增長、調結構、保民生、促穩(wěn)定”。你如何解讀這12個字背后的政策導向?你覺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的重點是什么?
龔方雄:中央的上述導向是意料之中的。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到2012年,通脹就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全球經濟非常動蕩,加上中國的經濟增速下滑的確較快,多多少少顯示中國已經間接或直接受到歐債危機蔓延的影響。
歐債危機直接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中國的出口,而間接影響就是流動性市場。最近中國貨幣增長較慢,不論M1還是M2均如此,另外外匯占款也出現(xiàn)下降,這些使得我們對歐債危機的深化和蔓延不能掉以輕心,因此應該把注意力轉移到高增長上來,而不應該繼續(xù)關注通脹。
全球通脹在明年不會是問題,中國更不是問題,這是我一貫的觀點。中國的任何通脹都是暫時性的,中國過去10年有三次通脹,都是食品引起的,并不是真正所謂的成本推動型。中國非食品類的通脹一直比較穩(wěn)定,在食品通脹開始下行的情況下,整體通脹壓力會大大減少,所以(中國)得把精力放在保增長,而且調結構也要有一定的增長速度,沒有一定的增長速度,結構是很難調的。
日報:你如何看待2012年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有哪些問題與挑戰(zhàn)?
龔方雄:最主要有三點。第一是要防止歐債危機的深化、蔓延。要防止歐債出現(xiàn)比市場預期還嚴重的情況。也就是說要做好歐債危機導致歐元區(qū)解體的可能,雖然我們的基本判斷是歐元區(qū)不會解體,但歐元區(qū)個別國家出現(xiàn)違約的情況還是有可能的,如果出現(xiàn)了違約,然后一兩個國家被迫退出歐元區(qū),對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都會引起很大的震蕩,其殺傷力不亞于雷曼兄弟倒閉。
第二是美國經濟。它現(xiàn)在非常好,但也要防止美國經濟可能會出人意表地走弱。美國經濟復蘇能否持續(xù),這一點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美國畢竟是中國最大的單一出口市場。
第三,要防范一些意想不到的亂局。如中東局勢的演變,導致全球經濟一方面走弱,另一方面油價又出現(xiàn)飆升,這個要有所準備。
日報:面對上述挑戰(zhàn),展望2012年,中國應該如何實施經濟轉型,促進內需?目前來看,中國可以動用哪些政策工具或實施哪些積極的改革?
龔方雄:經濟轉型是一個5到10年的過程,2012年會有進展,但是不會有太大的突破。從轉型調整的角度來講,關鍵是要發(fā)揮“財政調結構”的作用。
目前經濟的財稅負擔還是太重,要通過財稅體制的改革達到降稅的目的。但是這個改革怎么改?可以發(fā)揮一些財政政策能夠做到的行業(yè)的傾向性,以此來調結構。
再就是中國要設法提高消費占整個GDP里面的比重。要達到這個點,主要還是要降低儲蓄率,而降低儲蓄率的要點,是要全面地建設較好的和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公用醫(yī)療保險、公共教育等。
要強調的是,中國在建立社保和福利體制的時候不能重復歐洲的錯,中國的福利體制應該符合中國的國情。相對來講,美國的福利體制就比較好,它能保證民眾的基本需求,但它也不鼓勵懶惰。美國經濟好的時候失業(yè)率是非常低的,它的民眾還是愿意積極工作的,但歐洲很多人有了好的社會福利后,可能選擇不工作。在歐洲,有時最底層人去工作的話還不如失業(yè)拿到的社會救濟更多,中國絕對不需要這樣的一個社會福利體系。
中國要探索自己的模式,一方面要達到促進消費降低儲蓄率的目的,另一方面還是要鼓勵所有階層的民眾勤奮工作,這一點我覺得中國可以多借鑒美國的經驗和歐洲的教訓。
日報:你對2012年的中國通脹趨勢是怎么預測的,它會否隨著中國貨幣政策的放松而卷土重來,抑或會隨著全球經濟及中國經濟的放緩,可能被通縮所替代?
龔方雄:從同比的角度來講,明年的通脹應該是逐漸下行的。比如說2011年12月的通脹應該是在4%左右,2012年1月下降到3%~4%之間,那么到2012年年終的時候會降至3%以下,這是同比的走勢。從環(huán)比來看,我們都看到,早已經見頂了,已經回到過去10年的正常水平。另外中國的非食品類的通脹一直是在2%~3%之間,所以中國整體的通脹規(guī)模在明年最終應該會在2%~3%之間徘徊,是非常非常低的。
日報:當前中國更愿意采用存款準備金率來調節(jié)流動性,而非利息工具?明年是利率市場化的好時機嗎?
龔方雄:利率市場化我覺得只會穩(wěn)健地推進,它會根據(jù)整體金融市場的日益成熟和我們銀行體制抗風險的能力提高,逐步地推進利率市場化。
其實某種程度上,中國的利率已經市場化了。2011年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很多中小企業(yè),除了國企以外,其利息成本實際上都上升了。而銀行在采取各種各樣的手段吸納存款的同時,實際上也增加了它們的儲蓄成本,這也是一個市場在流動性趨緊的環(huán)境下正常的一個表現(xiàn)。
今后還是要把這些市場所推進的因素繼續(xù)按這種機制來推進,可以引入一些民間機構和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行業(yè),允許民間金融或實現(xiàn)所謂的“灰色金融”的合法化和陽光化。
日報:從具體的行業(yè)來看,你覺得哪些行業(yè)會在2012年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前景?全球經濟危機是否會給一些行業(yè)帶來機會?
龔方雄:我們看好的首先是那些受國際危機影響不大的行業(yè),再就是與中國經濟未來成長方向以及和經濟調整、結構調整的方向相關的行業(yè),如金融服務業(yè)、醫(yī)療服務業(yè)等。然后是跟內需相關的一些消費性質的產業(yè),還有就是可以拉動內需的一些傳統(tǒng)型的行業(yè)。
比如說,中國汽車行業(yè)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因為中國的汽車保有率非常低,但是現(xiàn)在即使在這么低的汽車保有率的情況下,城市已經擁堵不堪,如何進一步提高汽車的保有率,又能夠治堵呢?關鍵是建設城市立體化的公共交通,比如地鐵和軌道交通網。
在這一點上,中國是存在嚴重不足的,這是北京、上海還有各大城市擁堵的一個真正的原因,我們雖然有地鐵線,但是跟發(fā)達城市比起來還嚴重不足。
在西方國家,不管地位高低貧賤,大家平常上班大都是乘公共交通而不是開車上班。中國人多是開車上班。像美國汽車保有率是60%,中國汽車保有率是10%還不到,但美國的城市很少堵車,因為美國民眾買車不是為了開車上班,而是為了周末娛樂、購物、享受和交友。這說明在中國像地鐵的這種非常傳統(tǒng)的投資,也是可以大大發(fā)揮拉動經濟增長的需求,同時像地鐵這樣的投資,實際上也是非常綠色的投資,不但能緩解交通擁堵,也能減少我們的能源消費量。
還有看好的就是一些所謂的新能源和新材料行業(yè),以及移動互聯(lián)網、物聯(lián)網等相關的、符合全球經濟進一步信息化和發(fā)展趨勢的行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