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1月1日起,我國進出口關稅將進行部分調整,對73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平均稅率為4.4%,比最惠國稅率低50%以上。這其中,就包括了最為引人關注的成品油。然而人們更關心的是,這一旨在擴大進口、滿足國內發(fā)展及消費需求的舉措,究竟能否讓廣大消費者得益,能否緩解頻頻出現(xiàn)的“油荒”、延緩成品油漲價的節(jié)奏。 近年來,國內成品油供求矛盾反復出現(xiàn),每到需求旺季就會出現(xiàn)成品油供應緊張局面。在國內產(chǎn)能尚不能完全滿足的情況下,業(yè)界一直期待降低進口門檻以滿足國內需求。此次成品油進口關稅下調,成品油進口總量有望進一步提高,這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成品油供應缺口,減少“油荒”的頻繁出現(xiàn)。 然而,這一利好消息剛剛傳出,就有不同的聲音提醒:不要高興得太早。關稅下調后,如果沒有相配套的系統(tǒng)性價格梳理機制,下游用油企業(yè)和成品油終端消費者可能無法分享到降稅利好。 這樣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臨近年末,正是物流運輸?shù)母叻鍟r段,交通運輸對成品油依賴性較大,偏偏此時,國內多地又再度傳出“供油緊張”的訊息。在油價上調預期抬頭、而國際原油價格尚未到達成品油上調標準的微妙背景下,此時“趕巧”出現(xiàn)的“油荒”難免讓人猜想,掌握著批發(fā)大權的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油企是否有“倒逼”之意。有業(yè)內人士指出,由于批發(fā)大權掌握在石油巨頭手中,為他們帶來了控制下游油品資源的便利性。如果遲遲等不到漲價的時機,就會上演“油荒”。如果這一邏輯成立,那么所謂“油荒”就不是意義單純的資源短缺,也就不是僅靠下調關稅、擴大進口就能解決根本問題的。 應該注意到,少數(shù)油企巨頭手中也同時掌握著“人無我有”的進口資質。如果這樣的局面沒有改變,成品油進口關稅下調后,他們可以用比原先更低的成本進口成品油,然后以高價銷往國內市場。曾有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國內93號、97號汽油的最高零售價分別為每噸9400元、9820元,而從新加坡進口一噸95號汽油,即使算上運費和其他費用,完稅到岸價也只有每噸8746元。不難想象,如果進口關稅下降,而市場售價不變,“兩桶油”的獲利會進一步增加。而如果市場對進口關稅下調后依然很高的零售價格有所不滿,或者如果國內成品油售價因為關稅下調的因素而下降或放慢上調步伐,就有可能遭遇“油荒待遇”。 事實上,如果壟斷不能被打破,價格機制不能徹底理順,進口關稅下調的最大獲益者,依然是大型油企,而不是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