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底,市場對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充滿期待,但在調控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的形勢下,央行是否會在春節(jié)前如期下調意義已經不大。 今年的中央經濟定下的最大的基調就是“穩(wěn)中求進”,雖然穩(wěn)字基調這幾年一直在提,但經歷了前幾年大量釋放流動性之后,央行在貨幣政策的基調上亦會變得更加審慎。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再次反復提到“穩(wěn)”字,亦凸顯出貨幣調控機制的內涵正在逐漸豐富,雖然存款準備金率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但其實際意義相比于過去,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因此筆者認為存準率的調整亦不會如市場熱盼的那樣很快繼續(xù)下調。從“穩(wěn)”的角度看,存準率有以下幾方面含義: 首先,物價和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近期回落明顯,但不足以促成存準率的下調。 最近兩個月,消費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雙雙下行趨勢顯著,但物價下降在歷史上不是存準率調整的核心原因。2008年12月25日下調存準率后,直至2010年1月8日存準率才又一次上調,而2009年整年存準率并沒有相應的動作。可以預見,PPI與CPI方面的變化,并不能在春節(jié)前引起存準率調整方面的相關動作。 另外,明年1月份CPI又將面臨一定的上行壓力,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春節(jié)前消費品漲價的季節(jié)性因素,以及1月份的翹尾因素,經計算,1月份的翹尾因素將達2.7%,相比去年同期雖有所減弱,但與近幾年相比,依舊處在相對高的水平。因此從CPI與PMI數據去判斷,春節(jié)前降存準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小的。 PMI指數方面,從歷史看,2008年10月-12月的連續(xù)3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都是在PMI數據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操作的。因此,PMI數據相對于CPI及PPI來說對于存款準備金率動向的預示作用更大。但通常只有連續(xù)兩個月或以上的PMI數據低迷之后,降存準的預期才會更為強烈。因此僅憑上月一個月的PMI數據去預測降低存準,是較為偏頗的。 其次,盡管流動性趨緊程度已達政策轉向要求,但考慮到經濟形勢反復,調存準并不是唯一手段。 去年以來M1、M2雙雙下行,時至如今逆剪刀差低位企穩(wěn),未有擴大跡象。歷史上幾次存準率的調整時機與M1、M2及兩者的逆剪刀差相關性比較高。2008年連續(xù)幾次降低存準率都與上述指標絕對低點時點接近。如今雖與2008年流動性持續(xù)偏緊的情況有些類似,但就目前來看,仍達不到當時調存準所具備的主要條件,即流動性持續(xù)嚴重偏緊。從M1與M2逆剪刀差上看,2008年3月到年底M1與M2的差值從0降到了-12.1,隨后央行連續(xù)降低存準率。此次M1、M2剪刀差值無論是在絕對數值,抑或是在發(fā)展趨勢方面,均達不到那樣的要求,自今年9月份以來,這一指標值基本上是逐漸企穩(wěn)的,這就從理論上否定了今年春節(jié)前將會連續(xù)兩次降調存準的可能性。 外匯占款方面,近些年外匯占款與流動性關系正趨于復雜,對于流動性的指標作用也在不斷被弱化:出口貿易結算貨幣的使用,人民幣走出的規(guī)模,以及銀行換匯意愿都與以前有所不同,在影響外匯占款的同時也對境內流動性產生影響,這些新變化都是需要考慮的。 最后,我們可以看到央行調控流動性的手段漸趨靈活和多變,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不僅僅體現在存準率上。因此,市場沒必要糾結于存準率。央行調控流動性的手段已趨多,穩(wěn)健貨幣政策不僅僅體現在存準率上。如果2012年出現了上述的M1、M2的剪刀差持續(xù)擴大,PMI數據持續(xù)走低,央行明年必然會釋放更多的流動性。12月5日央行3年多來第一次下調存準率0.5個百分點,但流動性并沒有得到較大釋放。12月5日降低存準,共釋放了3975.7億的流動性,但在隨后兩周內我們又看到了央行通過發(fā)行3月期及1年期票據,再次回籠了約1240億資金。近期3個月期央票發(fā)行重回100億以下,若近期沒有相關央票及正回購進行,短期內有望實現凈投放,雖然凈投放絕對數不會很大,但考慮到明年1月份可能回頭的通脹,這不失為一種貨幣政策的微調手段。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春節(jié)前下調存準率的可能性較小。今后一段時間,在通脹壓力存在而經濟放緩預期下,通過發(fā)行央票及正回購等方式來微調流動性或許更為有效。存準率所起的實際效應正在減弱,但若上述幾個指標(M1、M2剪刀差及PMI)在明年持續(xù)低迷甚至放大,盡管可能會有降存準率之舉,但這僅僅是一種貨幣政策的風向標,實際調控手段將繼續(xù)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