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外匯占款的討論,近期有增多之勢。特別是10月外匯占款“異常”下降248.92億元,成為繼2007年12月后又一次下降。而那次外匯占款下降,系財政部用特別國債購買外匯注資中投所致。那么,這一次有什么特別原因呢? 比較直觀的理解,外匯占款下降,肯定是“熱錢”流出所致。一般而言,“熱錢”的統(tǒng)計口徑,即是外匯占款扣除貿易順差和FDI之后的余額。從數據來看,10月貿易順差和FDI之和為253.3億美元,9月為235.5億美元,環(huán)比增加了17.8億美元。但外匯占款卻出現“異常”下降,很明顯,只能理解為“熱錢”的流出。 “熱錢”為什么會流出呢?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想想熱錢為什么會流入。回顧十年來外匯占款余額的變化,2001年初僅1.46萬億元,今年10月末為25.49萬億元。十年間增長了16.5倍。外匯占款持續(xù)增加,有貿易順差因素,也有外國直接投資(FDI)的因素,當然不能排除“熱錢”流入的因素。“熱錢”流入,不外乎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是利差交易,美聯儲當前執(zhí)行的是零利率,而我國一年期人民幣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為3.5%。其二是人民幣升值預期,自2005
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30.24%。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16.59%,實際有效匯率升值27.81%。其三是資產價格,2007年的A股狂飆與房價泡沫,“熱錢”可謂功不可沒。 上述三大“熱錢”流入原因,彼此關聯,難以割裂。其中,人民幣升值預期是最核心的原因。現在看到“熱錢”的流出趨勢,如果僅把它看成是個異常值,大可不必擔憂。如果逆轉了之前的趨勢,則必須引起重視。 分析表明,“熱錢”流入的第一個原因依然存在,第二個原因也許正發(fā)生逆轉。上周五,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6.3554,比前一周增加6
個基點,人民幣升值或止步。遠期交易顯示,從11 月17 日開始,美元兌人民幣12 個月的NDF 報價已從6.335上升到11 月24
日的6.39,預示人民幣升值預期正迅速減弱。第三個原因顯而易見,房價在跌,A股也在跌。 從趨勢上分析,外需放緩,經濟下滑趨勢明顯,人民幣升值動力正逐步削弱,不排除升值預期出現逆轉。由此可知,外匯占款減少或者下降,將是未來長期存在的一種正常現象,我們不必詫異。 基于外匯占款長期減少的態(tài)勢,對貨幣政策而言,或是存款準備金率被迫下調的催化劑。此前,一直有預期貨幣政策會放松。大家也確實看到了某些松動的跡象,比如,11月24日下發(fā)的《關于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政策的說明》,部分地方的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恢復到16%的水平。但考慮到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增量,系信貸增量和外匯占款增量組成,外匯占款的減少勢必影響貨幣供應量。從10月的數據看,人民幣貸款增加了5800億元,但人民幣存款卻下降了2010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凈下降7272億元,部分是銀行表外理財的原因,部分顯然是外匯占款減少所致。僅僅單純考慮貸存比的監(jiān)管指標,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也大為減弱。這也是筆者預計11月的信貸投放不會超過5000億元的原因。此前,按照全年7.5萬億的目標,市場普遍推測今年最后兩個月信貸規(guī)模約6000億元。 之前,我們一直在批判外匯占款的被動貨幣發(fā)行機制,央行不得不采取央票等公開市場操作,對沖外匯占款的影響。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外匯占款開始減少,如果就此成為趨勢,央行就不得不考慮緊縮的問題了。從實體經濟的需求出發(fā),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或將成為近期貨幣政策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