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的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7%(這是2009年3月以來29個月新低),環(huán)比回落0.2個百分點,比市場預期的要好,但也顯示過快的經濟增長有所放緩。
如果7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即CPI)在6月份見頂之后升幅也將放緩,那么管理層就會認為今年宏觀調控任務已經達到,下半年央行貨幣政策緊縮可能要比上半年有所松動了。
從管理層最近所強調的事情來看,當前國內宏觀經濟調控主要任務仍然是穩(wěn)定物價,即如何減緩下半年的通貨膨脹壓力。那么當前的通貨膨脹的壓力有多大?
根據市場上不少機構的預測,7月份的CPI仍然會接近6月份的6.4%水平。
從商務部及農業(yè)部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7月份農產品及食品的價格上漲已經會低于6月份,豬肉價格快速上漲的趨勢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同時,發(fā)改委也曾宣布為了穩(wěn)定物價曾出臺170多項指導意見。但以行政干預物價變化已經證明是不可能的,下半年的通貨膨脹壓力是否得到緩解仍然是十分令人質疑的。
首先,我們這幾年的通貨膨脹治理,多以是采取什么商品價格上漲得快,就采取行政的方式讓這些商品的價格穩(wěn)定下來,而沒有從根本上來了解這些商品上漲趨勢及運作機理。
比如豬肉的價格上漲,就要求加大對生豬生產的投入增加生豬供給來遏制其價格上漲。
但是,實際上,除了這次豬肉的價格上漲是有供求關系變化問題之后,早些時候的不少農產品及食品的價格上漲是在供求關系沒有發(fā)生多少變化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的。
比如上半年農產品及食品的價格上漲得比較快,是由于上游產品的價格上漲已經很長時間,最后才漲農產品及食品的價格上來。
而中國這種以食品為主導的CPI統(tǒng)計體系,只有當食品價格上漲較快時,才會反映出國內通貨膨脹較高的水平。
因此,決策者一定要清楚,這一輪的物價快速上漲,最為根本的是早兩年的貨幣發(fā)行過多過濫。
早兩年銀行泛濫的信貸,先是把住房價格快速推高,然后快速飆飚升的住房價格一定會通過市場機制傳導到整個經濟生活。
可以說,當前的物價水平,表面上看是有些人所謂的結構性上漲,即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類價格上漲所引起的。但實際上,這種結構性的價格上漲早就向全面上漲轉化。
今年以來,煙酒及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y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通信等四大類消費品價格基本上都處于上漲態(tài)勢下,物價水平全面上升的態(tài)勢十分明顯。
而且當整個物價水平最后上漲到農產品及食品后,并不意味著農產品及食品的價格上漲開始見頂,反之很可能是新一輪的價格上漲開始。再加上全球糧食庫存下降,更是增加國內農產品價格上漲壓力。
還有,盡管上半年央行收緊流動性的政策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流動性總體過剩的局面并沒有改變,物價上漲的貨幣條件和基礎仍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早幾年快速飆飚升的房價依然堅挺而沒有向下調整。這就是今年的PPI為何一直在上漲關鍵所在。
如果整個市場上游產品的價格在較快上漲,最末端的農產品及食品的價格仍然維持在高位運行,那么處于中游的產品豈能價格不漲呢?
可見,要說7月份CPI見頂還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