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了5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其中十分受到關注的CPI上漲了5.5%。 每一次經濟數據公布之前,總會有一些機構提前“準確預測”到這些數據。據報道,目前已經有國家工作人員因涉嫌泄露數據,遭到調查。工作人員為什么要泄露經濟數據?許多人猜測,其中存在利益,有些機構可以用這些數據牟利,因此買通相關工作人員,提前拿到了數據。 事實上,在一個健康的市場上,利用CPI這樣的經濟數據,在投資市場上獲得利益幾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因為CPI并非直接點對點地決定貨幣政策的出臺。央行觀察CPI數據,既要后顧,還得前瞻。得知CPI就能決定投資,就能套利,幾乎沒有可操作性——除非中國開了賭場,賭有什么樣的CPI,就一定有什么樣的貨幣政策。 其次,即使依據CPI出臺了某種貨幣政策,其效果和投資的關系也難以確定。一般而言,即使貨幣政策的制定者想知道政策的效果,也需要較長時間的觀察。 這次CPI數據公布的當日,央行就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0.5%。這肯定對市場的資金流動有一定的影響,但這個影響有多大?卻是難以量化的。想迅速套利,至少在資金流動影響最為敏感的A股市場和地產市場上,目前都沒有太大的可能。 地產就不說了,這兩年幾乎無視貨幣政策的變化。股市亦然,從2010年1月12日上調存款保證金率開始,到現在一共12次,公布當日的反應漲跌互現——7次上漲5次下跌。不像教科書的邏輯說貨幣政策一緊縮,股市即下降那樣靈敏,因此即便提前知道消息,估計也難以確定投資,因為你無法判斷消息公布數日內是漲還是跌。 其實通過CPI而來的所有經濟政策都不會馬上有效。因為CPI作為對經濟現實的統(tǒng)計一直充滿爭議。雖然各國都統(tǒng)計CPI,但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CPI結構是完全相同的。這不僅因為每個國家的政府對自己國度的經濟運行有著不同的理解,也因為CPI作為一種統(tǒng)計學數據,它本身就允許不同的口徑和權重。可以這么說,CPI本來就不是一個神秘的東西,也沒有神奇的效果。它無論是誰、什么樣的機構在發(fā)布,也都是一種滯后的經濟指標。它的統(tǒng)計學作用僅僅可以參考而已。 CPI數據不應該由行政部門壟斷,部門也不可能壟斷。事實上,作為居民消費物價指數的CPI,并非只有國家統(tǒng)計局在統(tǒng)計,任何進行消費者實際生活情況研究的個人、機構,都可以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從CPI統(tǒng)計過程的技術含量來說,它也不像造原子彈那樣復雜。不去說其中充滿各種爭議,即使完全按照國家統(tǒng)計局目前編制的CPI口徑,不僅很多學術機構,即使起早牟利的商業(yè)機構也有能力作出自己的統(tǒng)計——尤其后者統(tǒng)計學的水平說不準還最高明,因為要以此數據牟利和回避商業(yè)風險。如匯豐銀行就有自己專門統(tǒng)計的CPI和PPI。 當然,CPI的作用盡管不像想象中那么大,但作為重要的經濟數據,仍然需要嚴格保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