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5月銀行貸款增加5516億元,但存款增加1.11萬億元,存款增量正好高出貸款增量的一倍。而貨幣市場利率依然上行。銀行間市場同業(yè)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93%,比上月上升0.77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3.03%,比上月上升0.81個百分點。這樣的數據只能說明銀行系統(tǒng)流動性十分緊張。
按說這樣的情況下,加息是個緩解銀行流動性的好辦法。但央行沒有那樣做。
近來,干旱是主題,食品價格強力反彈眾所周知。本周二如期公布數據,那上個周末就是個不錯的加息窗口。市場也對此做出了比較強烈的預期。但是,這個“時間窗”錯過去了。
為什么會這樣?我一直強調:通貨膨脹——即貨幣發(fā)多了一定會導致物價普遍上漲,但物價上漲一定是貨幣發(fā)多了嗎?我們給不出肯定答案。因為,供給短缺,美元濫發(fā)都是中國物價上漲的基本因素。所以,最基本的邏輯學告訴我們:“貨幣超發(fā)導致物價上漲”,僅僅是必要但不充分的命題。
因此,治理物價上漲必須對癥下藥,而不是簡單地把物價上漲歸因于貨幣發(fā)行。
中國貨幣政策委員、中國頂級的貨幣金融學家夏斌解釋稱,勞動力成本的逐步提高,商品價格中間環(huán)節(jié)制約因素的逐步體現,以及其它的資源價格因素,加上結構調整中我們增長的動力要從可貿易行業(yè)向不可貿易行業(yè)轉移,這都會引起整體生產效率的下降,這些因素本身都會引起物價的上升。
其實,這個世界都在擔心“滯脹”風險。世界正在面對“兩難”的現實。一方面,經濟恢復需要寬松的貨幣環(huán)境;另一方面,寬松貨幣所引發(fā)的物價上漲,同樣將導致投資、消費需求放緩,壓制復蘇。
我們現在首先要搞清楚,全球經濟一體化、貨幣霸權實際存在、基礎商品金融資本定價而非實業(yè)資本定價、寡頭壟斷實際存在等等,這是判斷一切問題的前提。
我反對的是用加息手段抑制物價上漲,反對的是一看CPI上漲就喊加息。而不是反對加息給資源優(yōu)化配置所帶來的作用。我們必須明白,為了抑制物價加息和為了優(yōu)化資源配置加息,結果不一樣。為了抑制物價而加息,那物價不跌去,加息就不該停止。但為了優(yōu)化資源配置而加息,則是有節(jié)制的,審慎的,不可能沒完沒了的。我希望,我們此前的加息更多的是為了“優(yōu)化資源配置”,而不是為了管理通脹預期,因為當我們考慮前提之后發(fā)現,對于中國,越加息物價上漲越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