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臺灣被塑化劑毒飲料搞得人心惶惶。香港的一次血液抽查也顯示,有99%的被抽查者血液含有塑化劑。這邊的食品安全風波還沒有平息,歐洲又傳出來源不明的大腸桿菌頻頻致人死亡的消息。目前這種傳染性疾病已被帶到了美國,雖然至今無法確認病源,但專家還是建議人們不要生吃蔬菜。 前一陣子,大陸的食品安全問題鬧得沸沸揚揚,有人甚至說出“國人已‘百毒不侵’”、“這種事兒在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就不會有”之類的風涼話。但現(xiàn)在,臺灣和歐洲都爆出此類事件,足以說明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 客觀地說,塑化劑飲料、大腸桿菌蔬菜的出現(xiàn),從一個側面說明今天食品安全問題往往防不勝防。一方面,這次致人死亡的大腸桿菌有很大可能是來源于一些人類尚未認識到的自然界變異,而且病毒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傳播,我們暫時也無法追蹤,這就使大范圍傳播成為可能。另一方面,歐洲和臺灣的食品監(jiān)管機制還是比較嚴格的,但是因為全球化的發(fā)展,食品流通鏈條延伸得越來越長,再嚴格的監(jiān)管體制也可能會因為一些黑心商人昧心添加違規(guī)添加劑等原因而在某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漏洞。臺灣的塑化劑使用了三十年才被查出來,可以說是對食品安全監(jiān)管的一個莫大的諷刺。這些自然和人為的因素,都使得保障食品安全難度越來越高。 民以食為天,吃的東西出了問題,老百姓恐慌在所難免,但政府不能慌。大陸在爆出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時,從中央到地方都明確表態(tài),徹查到底,依法處理相關責任單位和個人,絕不姑息,盡可能地平復人們的情緒,重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但歐洲這次做的似乎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事兒還沒水落石出,就匆匆忙忙把矛頭指向西班牙黃瓜,當然西班牙第一時間否認了黃瓜帶毒,最后搞得黃瓜成了燙手山芋,誰都不愿接。但面對這種波及范圍甚廣,業(yè)已危及到許多人生命的惡劣事件,相互推諉責任顯得多么不合時宜。 再完善的保障機制也可能百密一疏,而老百姓希望的是進嘴的東西樣樣都是安全的。既然食品安全成了一個世界性問題,那么世界各國都應該參與到維護食品安全的過程中,盡快建立一個更加行之有效的全球食品安全監(jiān)管體系。從食品的生產、加工到銷售,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有嚴格把關。即使食品安全事件再次不幸發(fā)生,各國也應該及時向世界進行通報,保障信息交流渠道的暢通,將可能的損失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