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于5月9日至10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匯率問題再度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5月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988,再度創(chuàng)出匯改以來新高。 4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匯率已接連突破6.55、6.54、6.53、6.52、6.51、6.50等六個整數關口,升值步伐明顯加快。而事實上,自去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已經小幅升值,雙向浮動特征明顯,匯率彈性顯著增強。以中間價為計,2010年6月19日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已超過5%,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率因素,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美元升值已超過10%。 平心而論,針對人民幣單邊升值以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走向,包括經濟學專家在內的各界人士都存在著不同意見。日前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也坦承,中美雙方對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方向認識是一致的,但中方堅持改革目標應為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的機制,而美方更強調升值的幅度,因此需要討論。 不過,從整個中國的經濟發(fā)展趨勢而言,人民幣匯率問題不可能是簡單的經濟問題,那些期望國際社會放棄人民幣被低估的想法只能使得人民幣匯率改革越來越被動。在國內經濟艱難轉型、國際貿易環(huán)境持續(xù)惡化的情況下,這也將使得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受到巨大的破壞。因此,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性機制決不可能由某一機構甚至某個外國政府說了算,貨幣自主權依然是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的核心權利。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媒體針對近期人民幣持續(xù)升值保持了高度熱情,并且預期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將率升至6.2。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當初的測算,人民幣偏離了“均衡匯率水平”40%左右。 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廣泛宣傳,將人民幣問題直接跟美國國內的貿易失衡、就業(yè)等問題掛鉤,使得美國社會對人民幣喪失了一個基本判斷。與此同時,在美國政府對國內高新技術的嚴厲管制背景下,美中貿易順差也在持續(xù)擴大,在中國加大進口的情況下,我們的外匯儲備第一季度也已被動地超過了3萬億美元。因此,人民幣匯率對中美貿易的影響非常有限,幾乎可以忽略。 事實上,目前全世界的經濟學家對一國貨幣的國際購買力標準如何確定并無定論。所以對于人民幣匯率問題,中國的經濟學界以及政府應該給出一個明確而強有力的信號。誠然,在目前現(xiàn)有結匯體制下,外匯儲備的被動增長,給中國經濟發(fā)展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此前國家發(fā)改委學者就指出,人民幣匯率升值使得中國外匯儲備損失2711億美元。對此,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回應說,人民幣升值僅會導致外匯儲備賬面價值變動而非直接損失,升值所致“賬面損失遠小于中國金融資產的賬面盈余”。當然,就目前而言,這些都可以說是賬面上的損失,但如果人民幣匯率不回到原來的水平,這些損失就將是真金白銀。尤其是自金融危機以來,美聯(lián)儲的寬松貨幣政策導致全世界美元投放過量,美元貶值將是一個既定趨勢,對于中國而言,進一步減少美元資產是避免損失擴大的必然選擇。 從經濟發(fā)展形勢來看,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影響日趨明顯。首先,由于西方發(fā)達國家過度關注人民幣問題,造成中國貿易條件持續(xù)惡化,進而帶來的損失不可低估。其次,這導致國民收入的真實增長率明顯低于GDP的真實增長率。表面上出口暢旺,但原材料價格上升與出口利潤的下降,使得真實財富隨之下降。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人民幣升值是導致中國成本上漲最直接的原因。據了解,我國很多外貿企業(yè)的利潤才1.47%,很多外貿企業(yè)只能靠出口退稅才能維持一些利潤。特別是人民幣升值,一下子都能將國內制造商的利潤吞掉很多。而出口退稅歸根結底是與當前的匯率單邊上揚有關,因此,必須要警惕這種盲目的人民幣快速升值趨勢。 有些人以為人民幣升值能降低國內通脹壓力,事實上這是種僵化思維。人民幣升值扼制輸入性通脹,前提是美元不再貶值,主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國的貨幣不再大幅升值。事實上,在開放經濟條件下,除了美元,還有其他非美貨幣在國際貿易中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對中國而言,與大宗商品資源國家,如澳大利亞、巴西這些貨幣的匯率變動對我國的通脹影響更直接。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在當前人民幣單邊升值帶來巨大壓力下,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范圍或許能夠減輕國際熱錢對人民幣升值的對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