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加息說明全球已經(jīng)明顯進入通脹通道。事實上,世界主要國家負債超標的背后肯定不會以通縮來給債權人當雷鋒的,世界現(xiàn)在的格局就是各國貨幣的競爭性貶值的格局,因此世界性的印鈔大賽是不可避免的。 在大家都在印鈔的格局下,我們要更關注印鈔后的貨幣發(fā)行,也就是印鈔后是怎樣讓貨幣發(fā)行到市場上的。發(fā)行方向的不同對于通脹下財富再分配和財富的流向是至關重要的。 在貨幣發(fā)行方面,中外存在巨大差別。西方國家的貨幣發(fā)行主要是以央行收購國債來完成的,美國的量化寬松就是央行在資本市場上收購債券。而這些債券是政府發(fā)行取得現(xiàn)金用于社會公眾福利的,因此美國印鈔實際上是一個福利發(fā)放的過程,是一個讓老百姓得到實惠的過程。西方社會的資產(chǎn)組成是:在金融有價證券上,1%最富有家庭擁有的資產(chǎn)額占全部有價證券額的60.6%,接下來9%富有家庭擁有的資產(chǎn)額占全部有價證券額的37.9%,而余下90%家庭擁有的資產(chǎn)額僅占全部有價證券額的1.5%,因此西方的老百姓都是月光族,在通脹過程中西方的老百姓是得利的。因此,通脹對于西方國家就是一個劫富濟貧的過程。 而中國的情況則很不一樣。我們貨幣發(fā)行最大的是外匯占款,能夠占到貨幣發(fā)行的三分之二左右,這些外匯占款實際上是被外來熱錢、外來投資以及與外貿(mào)有關的機構取得。此外就是貨幣的再貸款,這些貨幣也主要被大企業(yè)主所得。因此中國發(fā)鈔難以直接發(fā)到老百姓手中的,而老百姓的存款不少。 實際上,誰在印鈔和通脹時最先得到貨幣,誰就是通脹當中的得利者,因為你可以拿著鈔票在沒有通脹的時候買到商品,等你把商品買走了以后其他人要買就要漲價了,因此對于誰先取得鈔票誰就有在通脹下的獲利權。我們的價值規(guī)律是客觀價值規(guī)律講等價交換,但是對于在通脹的模式下只有在交換的瞬間是等價的,交換完成以后拿著貨幣的一方就要受到損失了。而西方很多場合是主觀價值論的,買賣就是賺便宜,價值是由你的主觀而定的,這樣的價值論比較容易解釋通脹與定價權的價值,在等價交換的模式下對于我們當今流行的定價權爭奪是難以解釋的。在主觀價值論之下,誰拿著貨幣誰就在交易中先賺取了便宜,貨幣的每一次過手就是每一次賺取便宜的過程,如果你認識到了這個過程,就可以認識到貨幣印鈔不是最關鍵的,而關鍵的是印鈔以后貨幣到了誰的手中,誰最先取得流動性誰得利。 這樣我們就更可以清楚的看到西方是流動性福利在老百姓手里,中國印鈔老百姓相對吃虧。在通脹成為全球的趨勢難以阻擋的情況下,我們需要關注的就是印鈔到了哪里,是誰得到了便宜。 對于當今國際上的爭相印鈔和貨幣的競爭性貶值也是同樣的,每一個國家的印鈔都是本國最先得到貨幣,在貨幣的過手當中盡力從外國買入資源然后把貨幣輸入他國,在希望他國持有本國貨幣的背后,是這些貨幣所交換的資源流入本國。因此國與國之間的博弈重點也不是印鈔而是發(fā)鈔,怎樣把你的鈔票發(fā)行到其他國家去。就如本次日本地震受災,日本印鈔大約5000億美元,在匯率高企的同時成功向全世界發(fā)鈔,這也是世界其他發(fā)達國家為什么一定要干預日元匯率的緣故。因此各國的印鈔和競爭性貶值的實質(zhì)就是在國與國之間博弈財富的流向,是一個全球的再分配過程,GDP只不過是生產(chǎn)了多少財富,GDP背后的再分配最后讓你最終得到多少財富才是關鍵問題。 在通脹大勢下,中國一國難以對抗世界通脹。應當把重點放到通脹中怎樣讓老百姓最先拿到貨幣的方向上來,讓老百姓的收入和福利的增長快于通脹,讓創(chuàng)造者成為通脹中的贏家。 筆者認為,提高收入的關鍵是政府發(fā)債央行回收的發(fā)鈔模式要成為主流,在外匯占款和再貸款為主的發(fā)鈔模式下,老百姓難以得到實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