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2月19日和20日,清華、北大等名校舉辦了自主招生考試。考生出現(xiàn)“裸考”和連考等情況。很多學生家長質(zhì)疑自主招生公平性,稱自主招生對農(nóng)村和邊遠地區(qū)學生不利。 作為高考教育改革的試驗田,自主招生一直在非議和平庸中前進.比如說“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高校都把自己設在條條框框中,沒有辦法解脫出來,比如不鼓勵招收“偏才”、“怪才”,只招收“全才”的做法,便是其改革無魄力的真實寫照了。 如此這般下來,自主招生給人感覺便是:招生彈性越大,越不公平。 本來,作為自主招生是想擴大高校自主權,同時彌補招生錄取中缺陷,給某些方面特別突出的學生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自主招生的出發(fā)點應是選拔那些有特長、但在現(xiàn)行高考制度下不能進入心儀大學或合適大學的人才。但目前看來,這個目標并不能達到。那些全面發(fā)展、綜合能力強的學生,本可以通過正常的招生渠道進入他們理想的高校,現(xiàn)在,他們倒有了兩次機會而其他一些特才生失去機會。 作為自主招生,尤其是“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要和別的招生方式區(qū)別開來,以達到和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平權法案”一樣的效果。按“平權法案”,少數(shù)族裔的高中生,比如黑人學生,能夠以比白人低的分數(shù)進入同一所大學和專業(yè)。同樣,對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就要做出特殊的要求。但是,此“特殊”并不是權力、地位的特殊。“平權法案”對美國民權運動的發(fā)展以及少數(shù)族裔提高社會地位和生活水準功不可沒。同樣,我們也是希望通過自主招生的手段,打破中國教育當前“反平權”現(xiàn)象。 當前中國教育改革面臨一個困境就是“反平權”現(xiàn)象的增多,這是導致中國多年來不公平的高考的根源之一。自主招生,不僅僅是一個受教育的機會問題,而且是通過受教育的機會讓更多有才華的孩子進入好學校。如果自主招生不斷地出現(xiàn)招收的學生都來自少數(shù)中學的全才生,高考招錄中的不公平將進一步加重。希望北大等名校不要近視和狹隘,應該利用好自主招生這個工具,樹立一個高考改革的樣本。要知道,解決高考錄取不公應該是走向機會平等的重要步驟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