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中共廣東省委十屆八次全會上,針對一些干部遠離群眾的現象指出:“少數干部重物輕人,甚至為了短期經濟增長不惜損害群眾利益,出現了干部在經濟總量和增長速度的‘牛市’中陶醉,群眾卻在滿意度和幸福指數的‘熊市’中埋怨的怪現象。” 汪洋擅長從網絡上了解輿情民意,曾經發(fā)出歡迎網民“拍磚”的召喚。他也擅長用鮮活生動的語言概括工作中的現象和問題,所謂經濟“牛市”和幸福指數“熊市”的設喻,準確地擊中了官員中的唯GDP論與民生感受之間的斷裂。事實上,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總量的盤子不斷做大,政府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不斷提高,而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持續(xù)下行。行政公務開支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不斷增長,而能夠用于民生項目的資金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卻在下降。不少官員在高速經濟增長和個人優(yōu)厚待遇的滋養(yǎng)下臉放紅光,而未能充分分享改革發(fā)展成果的群眾卻由于自身幸福感不足而嘖有怨言,這的確構成了一個無法忽視的反差式存在。 新近發(fā)生在安徽懷寧縣的兒童“血鉛超標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地方過分追逐經濟發(fā)展而導致居民健康受損的案例。一家明顯不能通過環(huán)保驗收的電源企業(yè),卻是由當地環(huán)保局參與引進的項目。這是怎樣一種巨大的諷刺。明明測出這家公司對周圍一公里內的環(huán)境形成了鉛污染,卻仍然就近建設了居民安置區(qū)。這又是怎樣一種對生命的漠視。從這個項目立項到生產的全過程來看,那些已經患上經濟發(fā)展熱昏病的官員們,不但不考慮治下居民的幸福指數,甚至連他們的安全指數也早已置之度外。 經過媒體曝光,安徽方面關閉了肇事企業(yè),并且啟動了問責程序。懷寧縣環(huán)保局長被停職,所有涉鉛項目的環(huán)評審批一律上收,并派出檢查組開展鉛酸蓄電池企業(yè)環(huán)境問題大排查。這起環(huán)保污染事件就這樣得到了糾正,當地群眾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可是,如果這種只求經濟增長罔顧民生幸福的發(fā)展思路得不到徹底清算,將來未必不會再出更加聳人聽聞的環(huán)保事件。 地方官員為什么總是熱衷于在GDP上做文章?從明面上說,一屆政府也罷,一個官員也罷,上級考核其政績時,經濟總量和增長速度在當下始終是最重要的指標。雖然這些年來,考核指標趨于多元化、復調化,但GDP增長仍然是最緊的那道符咒。它是最容易量化和物化的,是最適合硬邦邦地擺在上級面前的。從暗里來說,大干快上地搞發(fā)展,不但能使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就是私家的小金庫也憑空多了不少進賬的機會。而那些民生項目則往往投資大、見效慢,節(jié)能減排會直接拖慢發(fā)展速度,至于百姓的幸福指數看不見、摸不著,更是怠慢一下也無妨。經過官員們趨利避害的理性計算,經濟“牛市”和幸福“熊市”的形成也就無可避免了。 有那么一句告誡性的名言: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為什么出發(fā)。重經濟發(fā)展而輕民生幸福就被這句話說了個正著。歸根結底,這一現象跟現行政績考核機制有關系,跟經濟環(huán)境中尋租空間大有關系。如果官員的升遷不再單一取決于端給上級看的GDP成績單,而主要取決于官員治下百姓的滿意度,他們關注世界的視角自然會發(fā)生變化。如果官員們插手經濟事務不再有那么多明里暗里的好處,他們肯定不會像現在這般熱衷于招商引資搞項目。因而,要想消除汪洋所言“牛市”和“熊市”的反差,一些深層次的體制變革必須破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