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商報》報道,近日,河南省平頂山市關于人民群眾生活幸福程度的“幸福指數”一經公布,立即引起外界關注。這個由當地統(tǒng)計部門發(fā)布的“幸福指數”顯示,平頂山市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從2006年的64.65提高到2009年的83.81。據悉,平頂山市對轄區(qū)各縣(市、區(qū))的“幸福指數”做了排序,并將之作為考核官員的內容之一。 實際上,不光平頂山市,近年來不少地方政府都對“幸福指數”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熱情,將之與官員政績掛鉤,甚至實行一票否決制。從積極的角度看,將“幸福指數”引入政績考核,有利于扭轉地方政府的“唯GDP”傾向,將政府的關注重點從經濟增長轉向民生福祉。但是,我們仍要防止“幸福指數”變成新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 幸福雖然非常重要,但幸福的感覺卻是飄忽不定的,因人而異并且因時而異,它似乎與任何一項指標有關,又似乎與任何一項指標無關,因而很難設定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很難量化為硬性的考核內容。 問題就在這里。設定哪些指標來考核民眾的“幸福指數”,至少從平頂山市的實踐來看,是完全由官方確定的,“幸福指數”官方搞了三四年,當地民眾卻是頭一次聽說,政府關起門來單方面運作,群眾沒有發(fā)言權也沒有監(jiān)督權,民眾幸福幾何完全由官方說了算,豈不可笑。所以,當地很多民眾認為自己“被幸福”了,并不認同官方公布的數字。 “幸福指數”一旦關起門來運作并且與官員政績掛鉤,就難免淪為一種數字游戲。在這方面,各地GDP數據長期、大面積注水就是前車之鑒。官員考核“唯GDP”傾向雖有很多弊端,但GDP畢竟是硬指標,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績,而“幸福指數”無法量化,具有很大的彈性操作空間,因而淪為數字游戲的可能性更大。 讓民眾生活得更幸福的確是政府努力的目標,但虛泛的“幸福指數”卻不宜作為考核官員的內容。一些地方政府對“幸福指數”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熱情,可能并不代表他們樹立了牢固的科學發(fā)展觀,真的要將民眾幸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恰恰相反,可能是因為用“幸福指數”軟指標代替GDP硬指標,能夠讓他們減輕考核壓力,再也不必為追求GDP而勞神費力。用虛頭巴腦的“幸福指數”即可證明自己的政績,關起門來玩數字游戲就能完成考核目標,這等“好事”焉能不受歡迎?若果真如此,則顯然不是國家之幸、民眾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