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脹有三大主因,一類為城市化帶來的副作用,減少了農副產品種植,另一類為自然災害影響蔬菜供應,第三類為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如石油、煤炭、鐵礦石、豆渣、大豆等價格抬高了全球現(xiàn)貨價格,致使惡性循環(huán),進而導致不同產品物價飆升的傳遞。這三類才是通脹的主因。
從目前來看,由于蔬菜周期僅需2至3個月,易于控制。糧食、食用油儲備較多能控制,不能控制的是豬肉、石油、農副產品和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權。所以,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第一,利用外儲成立國際大宗商品平準基金,壓低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性。在操作層面上,不宜全面鋪開、天女散花,而宜集中力量一次專門打擊一個期貨產品,盡量打爆對沖基金,讓對沖基金破產倒閉。既消滅了一些對沖基金,也達到威懾其他國際大宗商品的預期炒作。國際大宗商品大跌,就會拉低國內價格。當然在國內緊縮時,某農副產品價格太低,國家儲備乘機低吸,吸完后,可以利用國際大宗商品平準基金拉動該產品的國際期貨來讓現(xiàn)貨高價出貨。所以,矯正大宗商品價格才是治通脹的關鍵。
第二,農副產品高價主要原因是農民工外出太多,因為在農村沒有地方上班并賺到高收入。如果農村有很多國家辦的企業(yè),也能達到月收入2000元,農民在家就能安心了,那么農副產品也就會增加種植面積了,成為填補經濟收入的來源。所以,國家在農村應該大量興建各類農產品深加工、保健化、科技化、藥品化企業(yè),讓農民人人持股企業(yè)群,每個企業(yè)年底都能分紅,變成有很多收入來源,自然增加農副產品、蔬菜等的種植和養(yǎng)殖,那沿海城市農副產品、蔬菜、豬肉、糧食等價錢會下跌,通脹就徹底治住。從現(xiàn)在通脹經常發(fā)生來看,內陸打造農產品現(xiàn)代化產業(yè)比工業(yè)更有市場、更有利潤、更環(huán)保。
第三,中國要成立豆渣、豬飼料、食用油的儲備庫,乘國際低價時大量儲備,因為我國糧食自給率達到95%,但是豬飼料、榨油大豆、豆渣年年緊缺。所以,不得不在國際通縮低價時儲備。
第四,國家加大開發(fā)蔬菜、豬肉的商品化,這樣,一旦蔬菜、豬肉緊缺,超市里有替代品可用,將矯正商品數(shù)量供求失衡。操作上,可以在豬肉、蔬菜價格很低時大量購進,加工成美食產品,在旱災、水災、雪災和菜類緊缺時大量投放市場,因為市場菜類消費品突然有了新的選擇,游資也就沒有炒作市場了。
很明顯,改變農產品的供求,平衡菜類供應的即期與遠期,降低國際大宗商品的國際波動性,平衡豆渣、食用油、大豆供應的即期與遠期,才是掐住通脹咽喉的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