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國家審計署公布了“19個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投資保障性住房審計調查結果”,將廉租住房領域的諸多問題、矛盾、污點公之于眾。這是近些年來難得一見的,由官方積極而為的比較詳細的“內幕披露”。別的暫且不管,此行為本身就值得褒揚。
此事之所以很有意義,主要是住房保障在政府施政體系中占重要位置,而廉租住房又是住房保障體系中最基礎的產品,滿足的是社會最底層民眾的基本住房需要。若廉租住房制度滿身是病,又何談整個住房保障制度的健全與完善?
1999年國家就出臺了《城鎮(zhèn)廉租住房管理辦法》,然而直到2006年,仍有很多城市根本沒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其后,在中央的重視和督導下,各地廉租住房工作方才漸有起色。按國家規(guī)劃目標,至2011年基本解決747萬戶現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之后,我國廉租住房發(fā)展的增速將會有所減弱,假如按2012-2015年均數量減半計算,則至2015年末,全國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戶數占全部城鎮(zhèn)家庭戶數的6.6%左右。
近兩年廉租住房的發(fā)展指標一再調高,反映了中央完善這項保障制度的急迫心態(tài),這于改善民生,功莫大焉。追求發(fā)展速度固然重要,提高發(fā)展質量也宜當緊。這份審計報告,相對客觀地曝光了當前廉租住房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亟待各級政府重視并及時糾偏。這里主要有兩點。
第一,很多城市不愿依規(guī)從土地出讓金中摳錢出來。發(fā)展廉租住房的最大制約是資金,經濟適用住房可以通過銷售收回投資,而廉租住房純屬花錢之事。為了增加資金來源,2007年國家出臺的《廉租住房保障辦法》中首次明確:土地出讓凈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這些年來,通過賣地,地方政府獲得了巨大利益,從土地凈收益中劃出一塊專項用于發(fā)展廉租住房,合情合理。然而,審計后發(fā)現22個城市從土地出讓凈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的比例未達要求,2007年至2009年,這些城市共計少提取146.23億元。
至于原因,審計署認為:一些經濟發(fā)達城市土地出讓凈收益基數較大,不必全提就能滿足一定時期內的廉租住房保障需求;一些城市對土地出讓凈收益尚未做出準確核算,致使未提或少提廉租住房保障資金。我們認為:除了上述兩條外,還反映出部分城市不愿將足額的土地凈收入裝入廉租房專項資金的“袋子”中,因為一旦裝進去,想要拿出來把錢花在別處,就沒那么方便了。要說廉租住房不差錢,除了對極個別的東部財政富裕城市外,那是地方政府的一種托辭,當前全國各地廉租住房的受益面都是偏小的,完全有空間進一步擴大保障面。
第二,存在違規(guī)享受廉租政策的現象。18個城市向2132戶不符合條件的家庭發(fā)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或分配廉租住房;被抽查的22個城市中,有1.32萬戶受益家庭將租賃補貼用于家庭其他消費;一些地方廉租住房入住后出現了租金、物業(yè)費收取難和不符合條件住戶退出難的現象。與權貴群體搶占、偷食經濟適用住房的現象相比,混進廉租住房陣營的非法者數量并不多,但影響相當壞。廉租住房是幫助最困難家庭的,那些生活條件好些的家庭不應貪占這種小便宜。
比“小偷”更常見的是,有些受益家庭沒有依規(guī)將租賃補貼用于改善居住條件,而是轉用于其他消費,甚至被吃低保的懶漢懶婆們用于喝酒、賭博的也很多。保障資金沒被用在“刀刃”上,政府必須調整運行機制,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比如,海口和深圳的部分城區(qū)已采取提供房屋租賃協(xié)議才能給予補貼的措施,上海部分城區(qū)不把租賃補貼交給租戶,而是作為房租直接交給房東,且政府只選擇那些守法房東進行長期合作。實際上,這也是發(fā)達國家的成熟做法,讓保障對象摸不到錢,也就難以亂花錢了。至于租金和物業(yè)費難收,有效辦法是通過單位,直接從租戶工資中扣除;退出難,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以合理價格讓業(yè)主購房是可資考慮的辦法之一。
如果審計署查查經濟適用住房,一定會發(fā)現更多的違規(guī)行為。而相對簡單的廉租住房尚且存在這么多不足之處,可見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絕非一時之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如果連廉租住房都難以有效規(guī)范,經濟適用住房、公租房、棚改房、限價房更難奢望做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