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4-27 作者:王雋 來源:經濟觀察報
|
|
|
|
海外回流藝術品,在拍賣場上多與珍貴、少見、天價等字眼聯系在一起,這些在海外被珍藏多年的中國藝術品,不管是書畫還是瓷器,回到中國市場后往往能引起巨大的關注。 近年來,眾多海外回流拍品亮相中國嘉德并創(chuàng)出佳績,粗略統計,每場拍賣會中海外回流作品大概在30%—35%之間,個別門類可以達到40%。2011年秋拍,中國嘉德推出的“東來圖畫——日本散珍集萃專場”、“四海藏珍專場”等的成交率均在80%以上,2010年春拍,中國嘉德從一位美國學者手中征集的張大千《愛痕湖》以1.008億元創(chuàng)造中國近現代書畫紀錄,該作品是當年張大千慷慨贈與好友的;2009年朱熹、張景修等七家(宋元時期)《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以1.08億元人民幣成交;2009年春拍中,嘉德從海外征集而來的一批之前從未亮相的“胡適存友朋信札”,包括陳獨秀等致胡適信札13通27頁、梁啟超致胡適詞稿及信札11通34頁,徐志摩致胡適信札3通9頁共拍出744.8萬元人民幣,其中,陳獨秀致胡適信札涉及到眾多歷史事件,具有極重要的史料價值,以554.4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創(chuàng)出大陸信札類拍賣的單品新紀錄。 作為最早開始拓展海外市場的踐行者,這些成績都是經過長期的努力鋪墊而成。從2009年2月開始,中國嘉德就分別赴美國、日本進行海外公開征集活動。在首次大規(guī)模的海外征集之后,同年7月,再次前往美國和日本,同時還在香港和臺灣舉辦大規(guī)模征集活動,通過近距離的交流與互動,使各地藏家愛好者更好地了解大陸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嘉德董事副總裁寇勤表示:“走出去做類似的活動,不僅僅是聯系了廣大海外藏家和收藏愛好者,增加了與海外藏家的相互了解,更是對公司品牌很好的宣傳。與此同時也征集到了不少頂級藏品,很多藏品都是首次露面,無異于為國內的收藏市場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對于國內藏家來講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對于推動和豐富藝術收藏市場當然是一件好事。”2011年底,為全方位服務北美藏家,中國嘉德在紐約派克大街505號正式開設分支,辦事處全力投入到海外回流藝術品的征集中。 其實,嘉德對流傳海外的藝術品的關注遠不是近幾年的事,這種眼光早在上世紀90年代公司建立伊始就存在了。關于20年來中國嘉德海外回流文物的歷史以及海外征集的現狀、困難與未來展望,本報專訪了多年來在嘉德負責中國書畫的前書畫部總經理、現董事副總裁胡妍妍女士。 經濟觀察報:我們在目前的媒體報道中,可以看到近五年來的海外回流文物的成交情況,但事實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嘉德就已經從海外征集拍品了。請您談談早期海外回流的情況。 胡妍妍:1995年有一場從香港回流的重要專場,“楊永德藏齊白石書畫專場”,100多件齊白石。 楊先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收藏中國書畫也很早,他的收藏非常精彩。楊先生是看到了嘉德1994年在香港的預展,也看到了我們首場拍賣的成交情況,特別是1994年我們成功地拍出了3件齊白石作品,在當時都是創(chuàng)造了紀錄。所以他決定把這一批作品都放到嘉德來拍,這是當時很轟動的第一次數量很多的文物回流。 之后是翁同龢六代收藏古籍交給嘉德。這個大家是記憶猶新的。翁家的后人希望在拍賣之前就能夠有一個協商購買,不希望把這套珍貴的古籍打散了,而是由國家的學術機構來收藏。后來在我們的努力之下,也是做了很多的宣傳和推廣,最后由上海圖書館收藏。 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手卷也是海外征得的,當時拍出了2500多萬元。這些非常重要的作品,不會是憑空而來,一位我們多年來維護的客人,慢慢變成了朋友,這件作品正是經過他們介紹委托給我們的。經過拍賣獲得了很成功的一個效果,當時是比利時的尤倫斯買到了。幾年之后又拍賣了,這張畫現在在上海的龍美術館。“清雍正粉彩八仙過海盤口圖瓶”,從美國征集到的。很偶然,也不偶然。藏家本來是和嘉德的古籍部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的同事去了他的庫房,看到了這件瓷器,藏家自己也沒把它當做多珍貴的東西,不知道它的價值,我們就趕緊派去了瓷器專家,經過鑒定得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藏品,當然也告訴他了這個價格,后來藏家也就把它給我們了。嘉德同樣為它做了很多宣傳,創(chuàng)造了當時瓷器的最高紀錄。 經濟觀察報:海外征集的步伐是從哪些區(qū)域開始的?現在的重鎮(zhèn)是北美嗎?從地域上看,各個門類的拍品在各地是如何分布的? 胡妍妍:最開始的征集是在鄰近的地方,先在東南亞,從香港、臺灣地區(qū),到新加坡,再之后到了日本、美國。從數量上來說,不是說美國就是重鎮(zhèn),亞洲地區(qū)的數量也比較多。然而,有持續(xù)性、重要的作品,北美是明顯一些。種類上來說還是中國書畫、瓷器、古代工藝品,這幾方面多一些。 在日本,書畫方面,古代的東西日本就多,不管是書法還是繪畫。 北美人的構成比較有意思。二三十年代一批移民過去,40年代末從香港、上海過去了一批人,上海是中國收藏的半壁江山,帶了許多東西過去;七八十年代,香港、臺灣又移了一批人過去。老藏家們的東西都帶過去了,還有富商大賈的后代、國民黨名人之后、藝術界名人之后等等。因為這樣的藏家構成,讓北美征集來的作品更加多元化、種類也最多。 經濟觀察報:越來越多的拍賣行在海外公開征集,每到拍賣之前就非常熱鬧。但這不表示海外征集是一項能輕易完成的任務,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胡妍妍:海外征集第一大難度是信任問題。不管是長期居住的華人,還是西方的藏家,因為不十分了解內地的情況,所以信任感稍微差一點。他們會更加緊張和敏感。近兩年,很多人都會問我們,拍過之后能不能及時收到款項。遠隔重洋,把東西交過來,如果收不到款項,很難接受。 另一方面,中國拍賣市場的天價對海外的藏家而言是很大的吸引力。在信譽度和吸引力之間他們權衡得很辛苦。于是一些客人就提出,干脆我們就把畫賣給你們拍賣行。但是早幾年有一些人在北美收東西,然后拿回國內拍賣,價格高出三五倍,這樣海外藏家們知道之后,心里是極不平衡的,他們對估價產生不信任感。中國嘉德是不會做這樣的事的。另外,對拍賣行來說,是純粹的中介機構,應堅持不買不賣的原則。 此外,藝術品的運輸、保管問題是很重要的。有個客戶就談道,他第一次給我們東西的時候每天都在擔心,經常來電話問,恨不得每一天都能接到這個東西走到哪兒了的報告,這樣才心安。后來他發(fā)現,不管委托給我們的東西多么細碎——有書畫、有瓷器,有些在春秋拍賣,有的在嘉德四季拍賣——分了許多頭緒之后,最后給他的賬目和資金都非常清楚,沒有賣掉的也完璧歸趙,他就很放心了。所以對海外的客戶來說,讓他們踏實是最重要的。 我們的新老客人支持我們,很大原因是靠口碑。堅持原則的好處,一次兩次看不出來,時間長了就能感受到了,客人的這種放心和依賴性是能體會出來的。 經濟觀察報:目前的征集地集中在北美和日本,未來會考慮開發(fā)新的征集地區(qū)嗎? 胡妍妍:新的區(qū)域還是要經過審慎的調研。基本上,亞洲和北美是中國藝術品和文物比較集中的地方,其他的地區(qū)比較零散。另一個層面,中國的藝術品經紀人越來越多地向海外尋求貨源,他們會去一些藝術品分布零散的區(qū)域,把東西買回來再轉手委托給我們,所以我們就不花時間成本去這些地區(qū)征集了,就依靠這個行業(yè)的周邊力量幫助我們去覆蓋全球的范圍。 經濟觀察報:北美征集的時間周期是多少?工作的重心是什么? 胡妍妍:大概是半年。每一次拍賣結束,各個駐外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先總結各地征集來的藏品的拍賣情況,然后他們就回到自己的駐地去著手做下一步的事情。 他們最重要的工作是收集信息。辦事處是日積月累地通過電話、郵件、訪客、老客戶的介紹去篩選信息,留下有用的,等到總部派專家過去的時候,就把時間都用在這些有用的信息上,見客戶、看藏品,然后進行商業(yè)談判。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