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記得堅實的學院派畫家搶占市場的時代,你一定記得四大天王所向披靡的時代。當代藝術的價值發(fā)現(xiàn)雖然曲折,但卻壯大了中國藏家的膽子,他們開始追捧,開始投資,有拿著500萬元現(xiàn)金排隊買岳敏君作品的投資客,也有砸在手里千萬元級燙手山芋的外行人,當時的當代藝術作品,易主轉手甚至比擊鼓傳花還要快。那時的當代藝術市場,不談藝術價值,只談能賣多少錢。
這兩年,明星藝術家作品的價格高上了天,藏家開始關注年輕藝術家,都想用3000塊錢買回個未來的“張曉剛”,都想做真正的價值發(fā)現(xiàn)者,將藝術家熱炒出大錢來。當一切變得事與愿違的時候,大部分藏家開始退縮了,開始思索了,開始迷茫該如何在當代市場中選擇。
投資明星畫家不如去買樓盤
如今的當代一線畫家市場,值得肯定的聲音越來越少了,多數(shù)作品呈現(xiàn)出有價無市的狀態(tài),出手、入手都不是好時機。雖然張曉剛近期推出了一些新作品,2011年岳敏君也在佩斯北京舉辦了新展覽,但這些天價藝術家新作品的畫面形式及表現(xiàn)語言并沒有太多突破,一些有賣點的因素依然存在,這種保守創(chuàng)作靠著之前的市場價值作參考,市場及老藏家都不會讓這些作品價格低到哪里去。
今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上,岳敏君作品《后花園》慘遭流拍,在中國嘉德秋拍中,張曉剛和方力鈞的作品均有流拍現(xiàn)象,王廣義三幅作品上拍,其中兩幅流拍。“作為在世藝術家,他們作品的價格實在是高得太離譜了。”皇城藝術館總經(jīng)理呂立新介紹說,“天價也讓藝術家痛苦,賣的高了沒人買,賣的低了會觸及到一些藏家利益。”當代藝術高價作品的價格爭議在“希克的捐贈”事件上達到高潮,加上之前尤倫斯的大量拋售,為中國當代藝術藏家?guī)聿恍〉奈C意識,少有人敢在拍賣中接盤。這些明星藝術家作品,其藝術價值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資本炒作的因素,擠壓完泡沫后到底還能剩下多少價值,誰都說不好。中國人對這批當代藝術家及作品的認可,沒有真正的審美認可,形不成真正的收藏群體,有一部分是跟學術的風,絕大部分是在跟資本的風,與其如此,還不如去投資房地產。
中國人的寫實情結
前幾日,某藝術家在微博中對在上海展出的法國奧塞美術館精品提出觀展感想,“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居然還有那么多所謂的寫實派在模仿或跟風。寫實主義已經(jīng)進入歷史100多年,為什么在中國還能代表官方主流。這不得不讓人反思。”寫實繪畫是否能夠在今天的語境下存在,一直以來爭議不斷,但是這種以偏概全的解釋方式也不能站得住腳,“藝術需要百花齊放,沒有哪個流派時尚不時尚、流行不流行,關鍵是中國油畫要畫出自己的特色出來。陳腐的寫實派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今天的具象繪畫必須有新的精神和表現(xiàn)手法。”某網(wǎng)友回復說。批評家何桂彥也提出,“中國的所謂新寫實,只有寫實,但沒有精神。所以錯不在于寫實,它只是一種語言手法,關鍵是藝術家是否有關注現(xiàn)實的態(tài)度。”
寫實是否有意義,是否老土,關鍵在于你選擇怎樣的方式去表現(xiàn)畫面,優(yōu)秀的寫實繪畫,并不只是指簡單的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如何在寫實繪畫中加入當代觀念,加入當下的意識,加入自己的內心感觸,這都是給寫實藝術增加砝碼的重要選項。
同樣,在市場表現(xiàn)上,寫實繪畫一直都沒有脫離中國藏家的視野,并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在2012年冷淡的當代藝術拍場中扮演著挑大梁的角色。在中國,寫實繪畫一直有人買單的重要原因取決于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傳統(tǒng),很多20世紀60年代生人喜歡王沂東畫面中表現(xiàn)的唯美新娘,他們認為畫面中的情景勾起的是一種時代記憶,“雖然方力鈞、岳敏君的東西值千萬元,也有不少批評家提出多么重要的學術價值,我就是不喜歡,不喜歡那些光頭和笑臉,我還是喜歡那些寫實繪畫。”藏家老王一直根據(jù)自己的審美愛好來選擇藝術品收藏,雖然沒有考慮到升值的空間,但是手里的那些寫實繪畫,一直在平穩(wěn)增長中,“現(xiàn)在偽當代太多,不好判斷,還不如買一些看得懂的藝術品玩玩。”閑暇時間,老王會去一些畫廊、藝術機構逛逛,“現(xiàn)在畫寫實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畫廊里都是那些很新奇的藝術,不太感興趣。”寫實需要深厚的繪畫功力,創(chuàng)作時間也比較長,在今天的藝術語境下,選擇這種創(chuàng)作形式并不太討好批評家,很多年輕藝術家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寫實功底,大部分都選擇了放棄。
寫實繪畫是一個比較冷靜的板塊,也是一個平穩(wěn)性的收藏投資,它不慍不火,總有一些中國人買賬。在藝術家的選擇上,堅實的繪畫基礎是重點,在大的方向上,一些具有時代記憶的繪畫作品有望成為收藏熱點。
學院內藝術家的市場陣地
1995年之后,中國的當代藝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由藝術家反學院派,當代藝術價值得到肯定、推崇,直到今日,學院派被學術和市場所壓制,一些體制內的藝術家開始轉變方向。在魯美某教授的工作室,記者看到兩種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一種是早些年畫的偏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另外一些就得靠今天的當代觀念來進行解讀了,“不能不變,這個社會、市場、藝術認識都在變化。”他介紹說。
當然也有一些堅持自己創(chuàng)作方向的學院藝術家,在藝術風格上沒有太多的變動,但是關注點卻有所不同。比如中央美術學院的劉小東,90年代的時候學習佛洛依德,創(chuàng)作了一批描繪青春類題材的藝術創(chuàng)作,近兩年一直堅持寫生式的創(chuàng)作方式,自身堅實的創(chuàng)作技巧并沒有完全丟棄,并且加進去一些中國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元素,其藝術作品在市場和學術界一直都有著不錯的表現(xiàn)和反響。
現(xiàn)在學校體制內的風格也在進行著一些變革,比如對抽象繪畫的研究,首都師范大學的尚揚,其作品在拍賣市場中一直有著不錯的交易記錄。在西方,抽象繪畫的拍賣也表現(xiàn)出良好的勢頭,這種收藏信號勢必會影響國內的市場走向,值得關注。
墨守成規(guī)的一些學院內藝術家,雖然作品表現(xiàn)上沒有那么學院派,但其發(fā)展與官方體制靠的比較近,基于早期奠定的市場基礎,還是有一些藏家買賬的。“比如像段正渠、王克舉、白羽平,這些人的畫我都很喜歡,他們是藝術院校的教授,一些人也在中國美術館辦過展覽。”某山東藏家對記者介紹說,“另外,在同一個省區(qū)內,也有種地方性的跟風和流行性,這個地區(qū)的老板和領導有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另外一個地區(qū)的也一定要搞到一張。”中國太大了,一個藝術家在一個省市受歡迎、有市場是很正常的事情。曾經(jīng)被學院派藝術家霸占的市場再次回歸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作為多元文化發(fā)展的一部分,這個板塊也是一個比較大的中端市場,一個是因為中國人的審美接受能力,另外則由于中國傳統(tǒng)的官本位思想。
年輕藝術家如何選
當代藝術的價值在得到市場認可之后,跟風最多的是年輕藝術家,山寨與模仿成了家常便飯。“前5年新興資本加入當代藝術,但是這些資金大部分都投入到市場交易環(huán)節(jié),資本只管收割前30年的藝術探索成果,惡炒新藝術品,但對學術和批評的基礎建設一毛不拔,這不僅使前景甚好的新藝術體制變成一團亂局,喪失了良性提升的最好時機,而且誤導了社會和年輕一代對當代藝術的錯誤認識,比如價值觀上的金錢和明星崇拜,將三流藝術家看作大師。”某藝術評論家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代藝術在資本的炒作下種植的惡性毒瘤,商業(yè)資本對年輕藝術家造成的傷害愈來愈明顯,曾經(jīng)在拍場中取得不錯成績的年輕藝術家在2012年的秋拍中都沒了蹤影。可見,光是靠資本傳銷和娛樂化的媒體推廣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即使把一個三流藝術家推上大師寶座,這個寶座也只能霸占短暫的時光,不用很久就會被趕下來。2011年人們對明星效應的疲倦癥就是一個明證。”2012年春拍,年輕藝術家賈靄力的作品《蒼白的不止是你》拍賣出550萬港元的高價,人們驚異于天價神話的同時,更會考慮這樣的拍賣價格是否和其作品的學術價值深度對等等問題。
如何來判斷一個優(yōu)秀的年輕藝術家,拍賣的紀錄?參加的展覽?還是所獲的獎項?正如美協(xié)就是一張硬底牌,畫院畫家就是一紙保證書一樣的道理,年輕藝術家也希望靠著一些參展記錄和獲獎經(jīng)歷來包裝自己,“必須要參展,雖然大部分都是商業(yè)性的展覽,這是在這個圈子里提高曝光率的必須途徑。”藝術家沈先生介紹說今年參加的群展就有7個之多,有時候還會配合一些展覽的主題創(chuàng)作新作品,有批評家提出,“商業(yè)運作把很多優(yōu)秀的藝術家都納入到藝術產業(yè)中,每年要拿出百分之七十的經(jīng)歷來應付市場和展覽的邀約、買單。長遠來看,這是一種傷害,藝術家不要過度關心市場,安心做學術,做作品才是正經(jīng)事。”
如今,各種展覽、獎項被資本操作、控制的可能性非常大,由明星效應來判斷一個年輕藝術家的藝術價值其實并不客觀,“現(xiàn)在的年輕藝術家被資本透支得太厲害,”批評家顧振清指出,“今年有幾個年輕藝術家群展,也有一些獎項,但是真正比較出彩的藝術家卻很少。”
藝術國際主編吳鴻解釋說,“從去年到今年,無論是冠以‘扶持’、‘未來’、‘新銳’等各種不同名目的展覽,他們選出來的藝術家,實際上都是具備了商業(yè)運作的可能性。為什么架上繪畫會占那么大的比例?既然談到一個學術的概念,為什么這么多的展覽選出來的藝術家里居然沒有一個做行為藝術的或者做裝置藝術的,影像藝術的比例也很少。我們再看即使是架上的部分,為什么大多數(shù)都是那些裝飾性強的風格?這種作品可以代表青年藝術家的未來?我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
雖然當代藝術的典型標志是新觀念、新形態(tài)、新載體,藝術作品具備其中一二個特點,也只可稱得上值得關注而已。在798藝術區(qū),一些簡單的模仿作品已經(jīng)很容易被剔除,但是一些新奇百出的創(chuàng)新作品,卻迷惑了不少藏家。簡單的拿來,沒有傳承的創(chuàng)新,在如今的當代藝術中非常多見。記得曾經(jīng)的中央美院,四個工作室的風格是完全迥異的,但是等到那些明星畫家都賣出天價的時候,大部分年輕藝術家的風格都開始變得非常“當代”。不可否認優(yōu)秀的當代觀念沖擊了年輕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理念,但是這種急速的轉變不得不引起其他的思考。一個寫實功底特別好的學生,最近在用各種新材料做藝術品創(chuàng)作,“現(xiàn)在誰還畫人物畫,你看市場上哪里還在賣那些東西。”在當代藝術市場上,一些東方不東方,西方不西方,沒有傳承性、研究性的藝術作品比比皆是。“學術研究和學院訓練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年輕一代藝術家在技藝上追上了國際潮流,但在藝術思想上的學院訓練尚未建立,造成他們與上兩代一樣,在本科期間先天不足的知識訓練,既不懂西方亦不懂傳統(tǒng)。”吳鴻無奈地提到。
在藝術圈,經(jīng)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你做的這些應該比較好賣。”著急跟著潮流走,卻忘了問一問自己心里到底想要什么,應該做怎樣的藝術,這也是如今的年輕藝術家不能撐起一片天地的真正原因。“政治波普”、“玩世現(xiàn)實主義”、“艷俗藝術”過后,是“卡通時代”,“卡通”還沒紅起來,就沒有人再買賬了,欲速則不達,中國需要的是健全的、層次性的審美體系和創(chuàng)作體系。
在市場中選擇年輕藝術家,“除對作品有一個基本判斷外,還要關注藝術家表達的態(tài)度和強調的觀念,以及處理作品的能力。其中,還包括藝術家在追求上的堅持,以及一如既往的精神和毅力。”藝術批評家劉淳介紹說,判斷一件藝術作品的好壞,除了直觀鑒賞和聽取批評家的意見,重要的還在于多關注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成長路徑。
相比較于架上繪畫,一些多媒體、攝影等藝術作品在國內市場慘淡,小劉是中央美術學院國畫專業(yè)畢業(yè)的,后來與攝影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一些具有當代觀念的藝術作品,“前兩年與意大利的一個畫廊簽約了,后來歐洲的經(jīng)濟狀況不好,就改簽了德國的一個畫廊,明年將會辦一個展覽。”提到國內的市場,小劉也有著自己的困惑,“國內這些新形式的東西不好賣,價格也比較便宜,比如我在國外一張是2萬元,國內的畫廊則認為這個價格根本沒法做。”從事多媒體創(chuàng)作的田小磊也提到,“國內藏家連照片都接受不了,新媒體這種創(chuàng)作就更不用說了。”他把新媒體作品中的片段打印出來,再用丙烯或者油畫顏料在上面再創(chuàng)作,“這樣以繪畫的形式出售才會有點市場,下一步,我會用片子里的素材做一些雕塑。”對于這些新興的藝術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形式,在國內被市場認可估計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投資年輕藝術家,你不要太功利
年輕藝術家作品的價格便宜,每個人都想做價值發(fā)現(xiàn)者。藏家余德耀當初花1000元買下張曉剛作品的時候,也沒有估計到今天的千萬元價值,投資年輕藝術家需要平和心態(tài),“對于年輕藝術家,我希望更多的是做到支持,而不是收藏投資。”余德耀在微博中表示說。
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普遍不高,在某知名網(wǎng)站中,一些當代藝術作品價格均在5000—20000元之間浮動,因為市場的冷淡期,畫廊的當代藝術作品價格也都下調了不少。前幾日在前波畫廊參加的一個展覽上,一些小幅的架上繪畫都沒有超過一萬元。年輕藝術家的變數(shù)大,誰也不能保證誰是下一個“張曉剛”,總以想發(fā)財?shù)男乃紒碣I藝術品,尤其是買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似乎不太靠譜。前幾日在微博中看到別人轉述的這樣一個新聞,“青年藏家約瑟夫,在巴黎廣告公司上班,沒有家族遺產,也沒有基金會支持。單憑自己的工資,6年收集了50多件當代藝術品。價格大多為2000-3000歐元。”藝術家小劉也提到她在海外銷售的一些藝術作品,“我認識幾個藏家,他們就是喜歡,肯定沒有投資的心態(tài)。”但是國內很多藏家買藝術品多以投資為主,能夠單純消費自己愛好的實在是少之又少,某藝術人士評論說,“一個健康的藝術品市場,一個熱愛藝術的國度,應該多一些這種真正熱愛藝術,用工資收藏藝術品的青年人,少一些‘撿漏’、‘升值’的暴發(fā)故事。”
投資年輕藝術家,除了平和的心態(tài)以外,也需要藏家的研究和發(fā)自內心的熱愛。當臺灣藏家林明哲成批購買川美藝術家作品時的這種價值發(fā)現(xiàn)就不是一種偶然性了,他明白自己的價值判斷,并預測出了一定的升值空間。其實,中國藏家欠缺的不是買作品的資金,更多的應該是對藝術的研究和熱愛,還有無私、包容的支持態(tài)度。反過來,對年輕藝術家抱有投資意識的心態(tài)也沒有錯,這更需要藏家做足功課,研究藝術家,研究他的生活狀態(tài)、思想狀況、所參加展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