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已經(jīng)連續(xù)三天沒睡覺了,馬上要踏上2013春夏巴黎時裝周的征程,她比任何人都要緊張,不到裝箱的那一刻,她總覺得衣服還有值得修改的余地。
對于學服裝設計的她來說,能夠站在巴黎時裝周的舞臺上做秀,就像完成了一個人生夢想。巴黎時裝周近一百年的歷史當中,迄今不過廖廖數(shù)位華人登上它的舞臺,謝鋒和馬可都是在巴黎時裝周上收獲了掌聲和榮譽后,并將自己的品牌推向了成功的商業(yè)之路。對于設計師來說,巴黎時裝周是時裝界的學院派,有歷史有傳統(tǒng),象征著權威,能夠得到它的認可,對于任何一個設計師來說都是極大的榮譽。
不過,劉芳的路子和馬可、謝鋒不同。后兩者均是以個人之力帶領個人品牌闖進了巴黎時裝周,而劉芳的風格更商業(yè)一些,她去巴黎不是單打獨斗的,她是作為國內羊絨品牌帕羅的設計總監(jiān)而站在天臺盡頭。
和那些特立獨行的藝術家風格的設計師不同,劉芳喜歡為她的衣服找到最大的商業(yè)價值。她喜歡聽到她設計的衣服幫助年輕的帕羅走到國內第三的位置,排在第一位的是老牌羊絨生產商鄂爾多斯。她這么比喻工作室和為品牌設計的差別,“前者就像辦一場演場會,后者就像是組織一場春晚。因為一千個消費者就有一千種品位。”劉芳愿意選后者,她說自己喜歡挑戰(zhàn),因為要滿足更多人的要求顯然更難。
每年,她都要設計出將近200套look的成衣,以及30多套概念作品。我懷疑她是否有這么多精力來進行設計,哪怕她有這么多精力,又從哪找來這么多的靈感。更何況,她只能看面料下菜碟,當別的設計師為自己的設計草圖尋找最適合面料時,她手中的選項只有一個,就是羊絨。
她的答案很簡單,因為她生活在浙江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市里。帕羅公司辦公室設在那里,遠離北京和上海這兩個時尚之都,她大可以避開交際生活,不用費盡心思去認識傳媒界或時裝界的什么人,她唯一要做的就是想出更多的設計,她對這種生活方式的評價是“有得有失”,雖然缺少了傳媒界的支持但卻讓自己的時間真正屬于自己。至于設計的靈感,她不同于別人,喜歡講述美麗而玄虛的故事,她喜歡建筑,欣賞扎哈的建筑風格,對她而言,建筑設計是這世界上最奇妙的藝術,她從建筑設計的原理里,想象自己如何在衣服構建出點、線,再讓線轉動起來構成一個既美妙又立體的服裝空間。
從進入第一個公司起,她就開始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工作。她實習的第一個公司便是以專做羊絨面料而擅長,許多國際大牌都向該公司訂購羊絨。這份工作經(jīng)歷讓她覺得她和很多設計師不同,因為她知道羊絨的結構是什么,如何紡紗、染色、織造,她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僅僅會畫草圖的設計師,她知道面料是怎么從羊身上得來的,對于這種面料,她說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在設計的時候做減法”;她也關心銷售,如果帕羅的銷售不好,那她大概會比公司銷售部門的同事還要難過,好在這幾年間公司的銷售情況越來越好,領導才決定滿足設計總監(jiān)的最大愿望,帶著她去巴黎做場秀。
雖然在國內有很多的經(jīng)驗,但是對在巴黎做秀劉芳心里也一點底沒有。大多數(shù)事情她不用操心,至少她不擔心錢的問題,在去參加時裝周之前,品牌已經(jīng)和巴黎時裝工會接洽了三季,公會既要考量該品牌的設計風格,還要在意品牌是否具有商業(yè)價值和資本力量,即使在我們看來,它所接納的華人設計師在當時都是新鮮面孔,但在他們各自領域卻早已是當仁不讓的領軍者,巴黎時裝周不做公益,它只歡迎最優(yōu)秀的設計師在這個舞臺上展示自己。
劉芳擔心她到底會收到什么樣的評價,無論正面還是負面,她都打算全盤接受。她將在自己大秀開始前一周抵達巴黎,去見模特,看秀的場地,和專業(yè)的活動人員討論為秀布置成一個什么樣的氛圍,確定明星和名人名單,其實,這些作為設計師的她能做的,似乎和在國內參加時裝周并沒有兩樣。但她心里對巴黎時裝周的評價是,“那種氛圍更專業(yè),也更純粹,所有的一切只為服裝。”
如今,衣服已經(jīng)挑選完成,服裝數(shù)量遵循國際慣例,最多30余套,這樣才能給評論人士和買手留下足夠深的印象。巴黎時裝周后,她就將正式推出自己的個人品牌,但至于她真的想從這次時裝周上得到什么,劉芳堅持了她一貫的務實,她一點也不否認公司的商業(yè)目的,“我就是希望能讓這個品牌被買手們注意到,盡快在歐洲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