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民間收藏迅速升溫,許多收藏者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能淘到好東西的地方真是越來越少了。近日,國內陶瓷界權威、文物專家劉新園來深圳淘寶,逛了一圈古玩市場之后,他得出一個結論:“‘撿漏’幾乎是不可能的。深圳的古玩市場越來越多,規(guī)模越來越大,古玩卻是越來越少。”
的確,去深圳的古玩市場走上一圈,便會發(fā)現(xiàn):男女老少、南北口音、真假藏品、錢幣字畫應有盡有。原造、仿造、偽造、變造、臆造,品種齊全。文物專家、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濤表示:“確實是一個玩家的市場。不過,假貨、仿品占市場的90%以上,剩下的8%為晚清、民國以來的‘垃圾貨’,真正能稱得上古玩的只有2%左右。”
古玩市場越來越多
地攤淘寶不復存在
深圳民間古玩收藏由來已久,在多數(shù)本地收藏者的印象中,深圳迎賓館附近的深圳工人文化宮在30年前便已形成規(guī)模,成為黃金珠寶玉器古玩集散地。此外便是位于東門的鴻基、深圳博雅和羅湖書城附近的古玩市場人氣最旺。
深圳市收藏協(xié)會會長楊傳耕回憶,“工人文化宮當時名氣最大,自發(fā)形成市場,大約有兩個籃球物般大小的場地,開有30來家古玩、工藝品商店。20多年前,那里人氣旺盛,無論是古玩商的水平還是古玩的資源、質量,都是廣東地區(qū)首屈一指的。和大多數(shù)古玩城一樣,在這經(jīng)營店鋪的大多是廣東饒平人、福建人和江西人。不少香港藏友還時不時過來買買東西。”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xiàn)在已是今非昔比,黃貝嶺古玩城、深圳博雅、航誠藝都、佳寧娜廣場現(xiàn)在是深圳人最喜歡去的古玩市場,聚集了不少的人氣。市場越來越多,規(guī)模越來越大。”楊傳耕介紹,深圳古玩城幾經(jīng)易主,目前已挪至新秀黃貝嶺,是深圳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古玩市場,建筑面積達到6萬平方米,內設展館1000多間,種類涵蓋上古陶器、歷代名瓷、明清家具、名家字畫、翡翠珠寶、木刻根雕到寶石、錢幣、郵票、工藝品等等。
“深圳古玩城培養(yǎng)了改革開放后深圳第一批有眼力的古玩收藏家、有實力的古玩商人,這是功不可沒的,這是一段‘地攤淘寶’的古玩歷史,誰也無法否認。不過,這樣的歷史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華而不實’的所謂古玩城里練眼力。高樓建了不少,好東西也不見得多出幾樣。”楊傳耕說。
規(guī)模不及“北上廣”
僅兩家有經(jīng)營資質
“別看深圳古玩市場有一定的規(guī)模,但和北京、上海、廣州相比,實則小巫見大巫。”劉濤告訴記者,黃貝嶺古玩城和深圳博雅是深圳目前僅有的兩家得到政府授權允許經(jīng)營的文物監(jiān)管物品的專業(yè)市場,其他都是‘地攤升級版’的華麗變身。
“在山東、浙江、遼寧、甘肅等地,由露天地攤轉向室內經(jīng)營,或由地攤市集改造為規(guī)范化古玩城的例子屢見不鮮。尤其,當看到在北京、上海等地崛起的諸多古玩城后,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古玩經(jīng)營者更將地攤進‘城’視作古玩市場的發(fā)展之路,于是便出現(xiàn)了各地地攤忙進‘城’的景象。個別地方不但要求地攤搬家進‘城’,更雄心勃勃地希望將散落于民間的地攤資源整合,從而打造出當?shù)氐摹磐媸袌龊侥浮!眲f。
在多數(shù)人眼中,收藏者起步大都是從地攤開始。古玩地攤升級為“城”,那還有“漏”可“撿”嗎?不少藏友表示,“撿漏”已成傳奇,即使有“漏”可“撿”,那也是為有眼力的人準備的。市民周先生坦言,盡管古玩市場的確存在諸多問題,但每逢周末,到古玩城里逛一逛成了固定的休閑方式,“哪怕淘不到寶貝,我也同樣很享受這個過程。”
藏友朱先生則表現(xiàn)出了些許擔心:“古玩城的環(huán)境雖好,但其本身好似有一道天然的門檻,將一些想淘便宜貨的收藏者擋在了門外。更為實際的是,一旦進入古玩城,經(jīng)營者的成本必然大幅增加,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這一成本將直接導致藏品價格的上漲,這也背離了多數(shù)收藏者想要淘寶的初衷。”
古玩越來越少
90%以上為假貨
由于靠近港澳和經(jīng)濟發(fā)達等因素,廣東目前仍然是全國古玩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在這里,我們可以尋找到各種珍貴古董,而大量的偽造古玩器皿也充斥著這個市場,造成魚目混珠、真假難辨現(xiàn)象。不少藏友感嘆:老東西越來越少、造假越來越高明,收藏越來越難以為繼。
一個“缺藏品”的年代,比先前任何時候都更考驗收藏者的知識水平和市場洞察力。對于目前極其少量藏身于古玩市場的真品,劉濤給出了不到2%的數(shù)字。他坦言,和十幾年前相比,古玩的數(shù)量的確在減少,尤其是珍貴物件,幾乎是“可遇而不可求”,“就拿收藏領域最大的門類——瓷器來說,十年前尚可求到的‘清三代’瓷器精品,如今已屈指可數(shù);就連國際市場不屑經(jīng)營的‘殘瓷’,只要夠檔次,在國內也呈旺銷之勢。再看黃花梨、紫檀、漆器、玉器等門類,初入行的收藏者都在感嘆自己‘生不逢時’。‘早十年有多少物美價廉的好東西啊!’”
劉濤建議,收藏古玩,必須具備眼力、魄力和財力。他說:“眼力是第一位的,沒有眼力,再雄厚的財力、再大的魄力也只會讓自己既丟錢又丟面。此外,要開拓思路,尋找更多的可玩兒品種。這就是打‘時間差’,即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不去跟風搶熱門。”
年輕化已成趨勢
“藏二代”進入市場
以往,提起“古玩”二字,便會讓人聯(lián)想到古董店里端坐的都是鶴發(fā)童顏的掌柜,他們擁有豐富的鑒賞古董閱歷,相當全面的文史知識,張口就能引經(jīng)據(jù)典,游走于古代與現(xiàn)代之間。而現(xiàn)在,不論是經(jīng)營者還是消費者,都開始有年輕化的趨勢。楊傳耕也表示,十年間,深圳收藏界人數(shù)已有了數(shù)十倍的增長,其中不乏年輕人的身影。
記者在古玩市場閑逛,發(fā)現(xiàn)不少“守柜人”為家中后輩,年紀尚輕已掌握不少古玩知識。而流連于其中的淘寶者,許多還只是20來歲的小青年,他們利用業(yè)余時間呼朋喚友一探究竟。
深圳市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和兒子同屬藏界“同仁”,不過前者為專家,后者雖為收藏起步,其藏品已是不容小覷。郭學雷表示,年輕人不是只喜歡奧運、世博等專題性的藏品,同樣也愛好具有歷史意義的古玩。他們并非只是收藏,同時將古玩作為裝飾品,將心儀的古老玉佩翠墜等奉為復古主義的飾品,以體現(xiàn)自己獨特的生活品位。他們中,有的是改革開放后民營企業(yè)中最早以經(jīng)營古玩致富的藏者的子女,有的則靠繼承父輩的家產(chǎn),擁有了豐厚的財富。還有一些是在古玩業(yè)家庭中成長,對于古玩從小耳濡目染,有的在少年時期便拜師學藝,盡管現(xiàn)在尚是年輕的古玩店掌柜,卻已有十來年經(jīng)營古玩的經(jīng)驗。此外,這些年輕人比起其父輩來書讀得比較多,文化水平比較高,對于外語沒有多大障礙,不少古玩業(yè)“藏二代”于是經(jīng)常結伴出國,在國外藝術品市場尋覓流散的藝術品。
“不少年輕人經(jīng)濟收入不菲,在有房有車之后,欲將閑散的錢款保值升值,古玩藝術品就成了他們的選擇,逛古玩市場覓寶,是他們的一種生活樂趣和投資方向。”郭學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