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央行年內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呈現(xiàn)下行趨勢。銀行由此開始轉向,不斷加大保本型結構理財產品的發(fā)行力度,掛鉤黃金和外匯的理財產品備受矚目。
“原來一提結構性產品,我就覺得沒有安全感,總覺得風險不能控。現(xiàn)在銀行推出的掛鉤黃金或者外匯的理財產品都設有保底收益,這就讓人感覺安全多了。”市民李先生說他已經投資過好幾款掛鉤黃金理財產品,有些如果表現(xiàn)好,收益還更高。
掛鉤以“黃金”和“外匯”為主
近幾個月來,黃金類理財產品發(fā)行激增,幾乎成為部分銀行的主打產品。根據(jù)普益財富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今年中資銀行在黃金類理財產品上“發(fā)力”。而中行除了推出掛鉤指標是黃金價格走勢的“金上加金”系列產品外,因為在外匯上有相對突出的投研能力,還研發(fā)了掛鉤指標為外匯市場各貨幣價格的“匯市爭鋒”系列產品。
相關資料顯示,2012年年初以來,中行共發(fā)售了上述兩個系列共70余款產品,其中浙江省分行參與設計研發(fā)的有15款。上述兩個系列產品都是本金保證,產品設有保底收益和最高收益,并設有一個觀察期(觀察期自產品起息日開始,在產品到期日之前結束),若在觀察期內掛鉤指標滿足一定條件,則產品實現(xiàn)高收益,否則為保底收益。
“匯市爭鋒”和“金上加金”的產品發(fā)行幣種均可以是人民幣,也可以是外幣。
截至上周末,15款產品中有4款到期,均實現(xiàn)了高收益。以5月18日到期的BY12059-V產品為例,該產品投資期限38天,收益率掛鉤EUR/USD走勢,由于投資期限內歐元兌美元價格始終處于觀察水平之下,該產品實現(xiàn)5%的高收益,收益率較同期限產品高出31.58%。
保本重回主流
在過去兩年,高收益的非保本結構性理財產品曾一度在市場上風行,但是由于預期高收益并不是每次都能達到,最終也有可能虧損本金,所以逐漸被投資者摒棄。為了滿足投資者“保本兼投機”的心理,結構性產品經改頭換面后卷土重來。尤其在今年,各銀行推出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大打“保本牌”。“無論是黃金價格走勢還是外匯走勢都是短時間內更容易判斷些,所以我們推出的與之掛鉤的理財產品觀察期都以短期為主,一個月左右,而保本收益也有2%,所以即便達不到高收益,投資者接受程度也比較高。”中行浙江省分行產品研發(fā)部相關人士介紹。
不過她同時提醒投資者,由于衍生工具部分涉及較為復雜的結構設計,大家一般也較難理解,所以大家在購買前要了解清楚,盡量選擇結構簡單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