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急速上揚的藝術品市場曲線,在這個冬天突然開始掉頭向下,這不禁讓人們想起了同樣寒冷的2008年。在經歷了“億元時代”和“資本時代”之后,已經變得龐大而臃腫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又會迎來一個什么樣的時代呢?當大量的財富涌入藝術品市場,它們能否找到正確的方向呢?
如果說2008年藝術品市場是看上去比實際情況悲觀,那么,2012年可能會是實際情況比看上去悲觀了。
春熱秋冷
2011年的春拍,除了締造出一個個天價傳奇之外,總成交額也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來自雅昌藝術市場監(jiān)測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內地、港澳臺及海外地區(qū)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219家拍賣公司實現總成交額428.42億元,比2010年春拍上漲了112.71%,比2010年秋拍上漲了15.13%。這一階段,中國藝術品市場不僅價格普漲,高價拍品的數量也創(chuàng)下了歷年之最。
但是,火熱的春拍未能把溫度保持到秋天。各大拍賣公司2011年秋拍的成績都比春拍有所遜色。2011年秋拍的整體數字尚沒有統(tǒng)計出來,但是雅昌藝術市場監(jiān)測中心負責人關予在“芷蘭雅集2011年度峰會”上透露:“2011年秋拍的總成交額估計會在400億元人民幣上下,肯定達不到春拍428億元的數字。”
“目前,當代中國畫指數相比上一季度下降9%,近現代名家指數降幅為20%,油畫及當代藝術板塊中當代藝術市場繼續(xù)大幅縮水,下跌幅度預計接近50%,只勉強好于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關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實際上,在秋拍開鑼之前,我們就感覺市場會有一個下調,但是怕對市場會有過強的引導性,所以我們當時沒有發(fā)布預測。”
流拍,流拍
帶來涼意的并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令人不安的是拍場上的氣氛和買家心態(tài)的變化。
王先生是北京的一位古典家具藏家。2011年11月12日晚上,他照例早早來到中國嘉德(微博)“姚黃魏紫——明清古典家具”夜場拍賣的現場。“這場專拍號稱匯聚了目前全世界范圍內數量最多、品種最全、質量最精、拍品等級最高的古典家具。”王先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不過,我不打算出手,現在市場有些往下走的跡象,再看看。”
盡管拍賣現場依然是人滿為患,但是拍賣一開始卻全然沒有了以往的熱烈氣氛,買家舉牌并不踴躍,最后紫檀、黃花梨兩個小專場總成交額2.3億元,成交率分別僅為34%和45%,大量“非常難得”的拍品遭遇流拍。“即便是成交的拍品,大部分都是剛剛達到估價的下線勉強落槌的,秋涼呀!”王先生感嘆道。
而就在2011年春拍,嘉德“讀往會心——侶明室藏明式家具”、“承古抱今——明式庋具精品”兩個古典家具專場均取得了“白手套”成績(100%成交),并創(chuàng)下了單季家具拍賣世界紀錄。
2011年秋拍,傳統(tǒng)的熱門板塊——書畫也是流拍不斷,從蘇富比(微博)、佳士得,到嘉德、保利、翰海、匡時……成交率均較春拍大幅下挫。“按照春拍的價格,秋拍可以算得上是揮淚大甩賣了。但是,人氣依然不行。”王先生說。
“2011年的經濟形勢確實不是特別好,我們在四五個月前就感覺到這種壓力了,所以我們各個業(yè)務部門在秋拍前就把底價高的、覺得不合理的拍品撤掉了很多,有幾個可能過億的拍品都拿下來了。”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趙旭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其實2011年春拍的時候我們就在勸賣家,想出手的東西就不要再等了,因為秋天肯定不會太好。有的時間上實在趕不上大拍的,我們就勸他們放在小拍中趕緊拍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拍賣公司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因為玩藝術品用的多數都是閑錢,如果大家手頭緊,藝術品市場往往會最先感知經濟形勢變化。”
誰將HOLD不住?
“從2005年開始,陸續(xù)有投資性和投機性的資金進入藝術品市場,這種走向在2006年到2011年一直持續(xù)著,所以,如今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與宏觀經濟形勢和國家經濟政策密不可分。”關予說。
“2011年持續(xù)的貨幣緊縮政策使得大量以投資、投機為目的的資金以及企業(yè)收藏性的資金受到沖擊。但是,由于藝術品市場的交易是有周期的,所以,盡管我們在2010年底就已經監(jiān)測到這種變化,但是影響真正顯現卻是在2011年的秋天。”她說。
北京藝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蔣偉認為,除了宏觀形勢的打壓,藝術品市場本身才是問題的根本。“我個人認為目前的經濟緊縮是一種表面現象,其實,社會存有的資金量還是很大的,并不是說資金整體很緊張,而是資金在尋找一種風險更小、收益可能更高的行業(yè)。”
很多人已經意識到,藝術品市場并非遍地黃金(1723.40,-1.50,-0.09%),風險大得很。2012年1月3日,西泠秋拍的陳年(微博)名酒專場開槌,一瓶上世紀50年代末土陶瓶五星茅臺備受關注,因為就在一年前,同樣是西泠秋拍,一瓶同樣的茅臺拍出了145.6萬元的天價。但是,最終這瓶茅臺僅僅以38萬元的價格成交。
西泠拍賣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市場對于1950年代茅臺的存世量存在嚴重的誤判,百萬天價出來以后,大家突然發(fā)現類似的茅臺多得很,當然市場對此類拍品的價格就會進行重估。
在今天的藝術品市場,想要買對東西真是不易。2010年6月,一幅“徐悲鴻油畫作品”《人體·蔣碧薇女士》在北京九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7280萬元的價格成交。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價格,是因為拍賣公司提供了“徐悲鴻長子徐伯陽”所出示的“背書”:“此幅油畫確系先父徐悲鴻的真跡,先父早期作品,為母親保留之遺作。”
兒子證明畫作出自父親之手,這還會有錯?但是,2011年9月,中央美術學院首屆研修班的部分學生發(fā)布聯(lián)名通告,稱這幅油畫只是他們同學中某一位在1983年所作的一幅課堂習作,并公布了五幅與之場景、人物特征相同的“習作”作為佐證。
“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就像我們倒啤酒一樣,速度快了,泡沫就會多。中國的拍賣行用十幾年的時間,達到了國外同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所達到的規(guī)模,這樣的成就中伴隨著一些雜音是必然的。”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陸鏡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認為藝術品市場在2012年可能處在一個調整期。
“藝術品的價格只是反映供求關系,并不一定就與其藝術價值有關系。但是,我們現在太過關心價格,而忽略價值。”他說,“一個成熟的藝術品市場一定是波浪型的,退潮的時候,投資者、投機者退去了,真正的藏家才會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