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舊郵票只值5-10元 郵票粘在信封上還蓋著郵戳的話 就值250元了
“我們之間自從發(fā)生了幾件事,我一直在恨自己,有時真感到痛苦,特別當別人來問我時,真使我難于(以)啟口,生活是那樣的不平靜,道路是那樣的不平坦,人是那樣的變化,真使人感到不平凡……”
上周末,記者像往常一樣走訪二百大收藏品市場,在三樓的“小吳郵票”,正
碰上一位郵友以500元的價格買走了兩個因頗有些年份而微微泛黃的信封,以上那段話正是其中一封信的內容。
當記者問到為什么這兩個頗不起眼的信封竟值500元時,小吳郵票的店主吳肖平和這位買家相視一笑回答道,“這大概就是實寄封的魅力吧,也是集郵的真正樂趣。”
實寄封往往比郵票本身更有價值
“這兩封信的主人其實是我的一個老朋友,收信人(女)和寄信人(男)結婚了的,男的是杭州石油公司的職工,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被外派到駐北京辦事處,女的則留在杭州,而那時候兩個人還在談戀愛,所以他們就這樣通了好幾年的信。5年前,男的過世了,他們的女兒就把他們之前通的幾百封信半賣半送給我了,這只是其中兩封,所以小周,你現(xiàn)在看到的可是1964年的情書哦,比你父母的年齡都還長。不過相比現(xiàn)在,那個年代的情書可要質樸得多。”吳肖平向記者娓娓道來這兩封“情書”的源長故事。
正如吳肖平所言,這兩封信不得不稱之質樸,“我今年2月底突發(fā)高燒40.5度,整天不退,結果診斷是急性肺炎,住了45天院……省局領導都很關心我,送東西給我吃,這使我很受感激……”寄信人在信中提到的多是一些生活瑣事,“我堅持著一定原則,所以1963年我還評上了局內先進工作者”,這樣的筆觸也讓我們看到那個年代的人獨有的上進心。
而至于這兩個信封為什么可以賣到500元,吳肖平只用了一句“無心插柳柳成陰”。“一般人都只知道郵票有收藏價值,但是不知
‘封’的收藏價值。”吳肖平告訴記者,實寄封是貼上郵票蓋有郵戳的信封,相比只能講述方寸之間內容的郵票,實寄封還會有當時的記錄,可以向后人展示真實的歷史,所以對于有一定歷史沉淀的郵品來說,實寄封往往比郵票本身更有價值。
“這兩個信封上貼的是1963年發(fā)行的‘蝴蝶’郵票中的兩張,面值都是8分,現(xiàn)在全新的是100元/張,可是實寄封卻可以賣到200至300元。如果是全套‘蝴蝶’里最后50分面值的那張,還要了不得,得賣到1000元往上走。”
把郵票從信封上剪下來會“變寶為廢”
“幸好當時他們沒有把郵票從信封上剪下來收藏,不然就只能值個5塊10塊了。”作為杭州資深郵票收藏家,吳肖平還向記者介紹,正是因為當時多數(shù)集郵的人都喜歡把郵票從實寄封上剪下來,而‘蝴蝶’本身又是當時品種比較好的郵票,所以實寄封的存世量很少,因而收藏價值也會更大。
“其實我小的時候集郵,也會把郵票從信封上剪下來,幸好鄰居張包子俊(中國著名集郵家)一次偶然間發(fā)現(xiàn),并且告訴我,郵票連信封一起保存會更有收藏價值。”吳肖平還向記者介紹了自己早年的經歷,告誡集郵者,將郵票從實寄封上剪下將大大降低其價值。比如,早在1992年在鄭州舉行的郵票拍賣會上,貼有一枚《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的實寄封以3.2萬元成交,其價格就超過新郵票當時的市場價兩倍有余。
而有一位姓鄭的老郵友提到實寄封更是悔不當初。當時他在父親的一堆塵封信中偶然間看見一封貼著第一輪“猴”票的信,當時就不假思索地按老辦法將那張“猴”票從信封上剪下來收藏。沒想到時過境遷,多年后卻偶然間得知在某拍賣會上,一封品相完整的“猴”票實寄封竟賣到了3萬不止,而一枚新票也才1萬元出頭。
郵票、郵戳、信封都很重要
對于家里有不少陳年舊物的人來說,或許還真能翻出一些頗有年份的實寄封來,那如何判斷這些實寄封是否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呢?吳肖平表示,一般而言,包括郵票、郵戳以及信封在內的“郵路”對于實寄封的價值起到決定作用,而信封里的信一般不太重要,除非是名人的。
“首先當然還是要看郵票,可以對照一些對外公布的郵票報價,如果一套郵票本身就值幾千塊,那實寄封價格肯定會更高,但如果是‘上海民居’、‘杭州民居’此類常見郵票,則相對就不怎么值錢了。”吳肖平介紹,對于實寄封,決定性因素還是郵票本身。
同時,郵戳也很重要。一個有價值的實寄封必須有清楚的郵戳,而且最好是蓋票戳和落地戳齊全的,因為郵戳可以代表信息的準確性,而如果是有一定文字趣味性或數(shù)字趣味性的郵戳則更好。
“像我之前收到一個朋友寄來的信,郵戳就是‘1999.9.9.9:00’,而且還是海南島第99支局的郵戳,很有收藏價值;而臨時郵戳也很有意義,之前浙江省一些山區(qū)沒有郵局,只能選擇村里的某戶人家作為郵局代辦所,蓋有這類臨時戳的實寄封比普通郵戳要貴個5到10倍;還有一個就是蓋有多個郵戳的,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