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到7月1日,朵云軒將在四季酒店舉行2011年春拍預展,隨后的7月2日到4日將進行正式拍賣。在此次朵云軒春拍的諸多專場中,和金石印章相關的就有兩個。與往年相比,拍賣中金石的比重有所擴充,這也體現(xiàn)了拍賣公司對金石印章市場大幅提升的預期。
在此次朵云軒春拍的“金石緣——印章、印譜暨金石家書畫專場”中,匯集了徐三庚、齊白石、吳昌碩、陳巨來、林清卿等名家名作。其中徐三庚是晚清時代金石篆刻的標志人物,其飄逸俊秀的印風,被譽為“吳帶當風”,對后來的金石界影響深遠。此次拍賣的徐三庚金石篆刻作品,一共7方,尺寸不一。朵云軒拍賣金石印章方面的負責人袁慧敏介紹說,這一套印章是從日本回流的。
事實上,最早進入金石印章市場的就是日本藏家,而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幾乎不存在這個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印章拍賣是沒有專場的,通常都被歸入雜項類別。對此,在金石篆刻領域中已有三十年經驗的袁慧敏深有體會。當年他自己篆刻的那些印章,價格只有幾塊至幾十塊錢,甚至根本就沒人要。前輩高人的作品,價格也極其低廉。所以,在那個時期,財大氣粗的日本藏家從中國購買了許多名家名印,開啟了這個市場。二十年后的今天,這批印章開始逐漸回流,進入中國的拍賣市場。
但就目前而言,中國的印章市場似乎依然處于低點。比如徐三庚的這一套7方印章,整體估價僅為35000元。拿這筆錢去當代藝術市場,甚至連一幅美院剛畢業(yè)的年輕藝術家的油畫也買不到。但徐三庚與那些尚未經過藝術史淘煉的年輕藝術家豈能同日而語。同樣,此次拍賣中即將亮相的一套3方陳巨來所篆閑章,整體估價僅為1萬元。剛剛在書畫市場中創(chuàng)下過4億元天價紀錄的齊白石,他本人的印章和他為劉半農所篆刻的“廣陵人”印,估計也僅在數萬元區(qū)間內。翻看歷年拍賣成交記錄,近現(xiàn)代印章的成交價格大多為數萬元,即便是名家治印加上材質稀有,也鮮見成交價格突破百萬元的。比如在朵云軒此次所有的拍品中,估價最高的是清代閔釗所刻的虛谷自用印章,估價為30萬到50萬元。
印章的價值被低估,這個話題其實已經說了很多年。資本喜歡價值和價格均一目了然的藝術品。宋代的瓷器不可再生,資本就將它攬入懷中。田黃稀有,資本購入田黃。齊白石有名,資本買下齊白石。但當齊白石以刀當筆,在不那么稀有的芙蓉石上刻下一方印章時,資本就有點猶豫。它需要快進快出,待價而沽。很大程度上,這和印章市場的專業(yè)知識門檻過高有關。從印章材質是否珍貴,到刻面文字是否有文學性,從篆刻的刀法是否精到,到篆刻者和使用者是否著名,印章收藏者還必須要深諳書法。在拍賣市場上出現(xiàn)的多是清代以后的印章。在清代,隨著甲骨文和青銅器的考古大發(fā)現(xiàn),金石學派興起。諸多飽學之士都參與了金石篆刻和印章收藏,也形成了一套相當復雜的金石藝術譜系,非專業(yè)人士不能縱覽。
所以,袁慧敏說就需要他這樣的專業(yè)人士,可以給資本提供建議,鑒別真?zhèn)巍,F(xiàn)在他對印章市場很有信心,因為“市場開始啟動了”。一個有力的旁證就是有些富豪開始喜歡上了風雅的印章。他們不惜重金,請當代篆刻名家治印。雖然陳巨來、齊白石和徐三庚等前輩的印章還只是數萬元價格,當代名家的市場行情卻已動輒十幾萬元。另一個拍賣的案例,被袁慧敏用來說明印章的投資性。西泠拍賣2006年曾經拍出了一方孫中山自用印章,當時的成交價格是16萬元。但在今年的匡時春拍中,這枚起拍價18萬元的印章一路飆升,最終以218.5萬元的價格成交。短短幾年之后升值十倍,袁慧敏認為這固然是因為“辛亥百年效應”,但也說明印章市場開始引起資本關注。
在這些年的藝術投資熱潮當中,當代藝術、水墨、瓷器,先后被資本選中,除了印章,其他藝術品門類的價格都已經高得難以企及。或許,這就是印章市場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