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天價!天價!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直奔天價藝術品而去,這天價里蘊藏著太多的刺激和機遇,這天價和許多人內心的夢想和希冀產生奇妙的共振。一位入行3年的藏家告訴我,他曾經花幾十萬元買下一件藝術品,幾年的功夫,已經飛漲到幾百萬元,他大致估算了一下,藝術品拍賣的收益率至少有25%。他也因此和許多人一樣,都堅信拍賣市場越來越成為一片投資熱土。
拍賣場上傳誦的永遠都是價格瘋漲的神奇故事。2010年拍出1.71億元的徐悲鴻《巴人汲水圖》,1949年,一位南下干部從舊貨市場買下它時,花了160元,1999年它第一次現(xiàn)身拍賣場,成交的價格是132萬元,2004年第二次拍賣,成交價格是1650萬元,再過6年,它的價格已經是1.71億元了,62年這幅畫價錢增長了100多萬倍。近日,一位曾經的“法人股大王”,如今的收藏界紅人,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lián)》的送拍者劉益謙,再度述說神奇。他說,當年購買這件作品只花了不到2000萬元,此次出手凈賺3.5億元。
買漲不買停,買高不買低,一位面帶神秘表情的男士跟我說,起拍價低于2000萬元的拍品根本不考慮。相比之下,很少有人關心作品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經濟價值高于一切。
但是,有專家提醒說,拍賣市場就像擊鼓傳花一樣,天價藝術品總會砸在最后一個人手里。只是誰也不相信自己是最后一個,因為,在拍賣場上,很少有人相信失敗的教訓,誰都認為自己是幸運兒,這是一個充滿夢想的瘋狂空間。
當事者迷,旁觀者清。面對藝術品天價時代,許多網民看得很清楚,有人說“超英趕美,大躍進時代到來了!”更有老收藏家苦口婆心地說,書畫是高門檻收藏,把書畫當成普通投資對象是膚淺和錯誤的。狂熱追逐高價拍品是一種盲目的投機行為,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