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要評上周的漲停王,非ST梅雁莫屬,5個交易日連續(xù)漲停,4月份以來的8個交易日漲幅超過40%,ST梅雁離奇暴漲,有媒體報捕風捉影說該公司與涉及銻礦重組有關。無獨有偶,今年3月24日暫停上市的*ST關鋁,同樣停牌前上演了“烏雞變鳳凰”的大片,在即將步入地獄的最后時刻,股價大漲了近100%。原因是:背靠中國五礦集團的重組想象。今年以來漲幅超過50%的ST類個股還有9只。分別是*ST黑化、*ST偏轉、ST甘化、ST中源、ST方源、*ST九發(fā)、*ST源發(fā)、*ST科健和*ST秦嶺。 誰在暴炒ST?游資還是散戶?不完全是,我們分明看到公私募基金大鱷的身影: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和華夏策略,分別持有4只ST股。其中,*ST山焦和*ST張股均為2010年第四季度買入。去年基金“一哥”孫建波執(zhí)掌的華商策略、華商盛世成長雙雙殺入*ST金馬,分別以618萬股和520萬股成為第二、第三大股東。私募界風云人物徐翔管理的澤熙投資現(xiàn)身ST廈華和*ST鑫新十大股東,陽光私募朱雀投資也進駐ST長信。由于有機構導演,市場豪賭重組之風蔓延。 ST殼公司被投資者稱為鮮美的河豚,冒險吃河豚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嘗到美味(乘上重組后漲停的動車);另一種就是被毒死(退市后血本無歸)。分析一下“不死鳥”不死的利弊: 首先,不退市的公司,貌似有三利。1、股民絕不希望自己買的股票在A股消失,2、管理層和地方政府要維穩(wěn),3、上市公司希望繼續(xù)玩下去,方便大股東再融資和減持。 其次,買殼上市的收益。1,由于殼資源的稀缺性,上市公司往往享有非上市公司所沒有的特殊權益,這是非上市公司買殼上市的重要收益來源,這些收益包括,獲得低成本的增發(fā)或配股資金;政府為扶持上市公司而采取的特殊政策,如稅收優(yōu)惠,減輕上市公司債務負擔,以及買殼上市所產(chǎn)生的巨大廣告效應。2,買殼方引入先進的管理方式所產(chǎn)生的重組收益;3,在買殼上市過程中對流通股的炒作也是很大一塊收益來源。 再次,暴炒ST的弊端。ST股是內幕消息尤其是重組消息的溫床,幾乎沒有哪家ST的上市公司沒有被傳過重組,因為退市很難,ST成為投機客的盛宴,也就造成一批內幕交易的獲利者。廣東中山原女市長李啟紅內幕交易案,獲利幾千萬使家族成員站上被告席讓人警醒。 目前滬深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規(guī)則》給上市公司退市留下了很大的可操作空間,退市制度亟待完善。但愿主板也近早推出ST直接退市機制,讓ST殼公司炒作之風壽終正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