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法策略是國外公募基金常用的一種交易策略,國內的券商、基金等機構對阿爾法策略的相關交易也有著較大需求,如果將阿爾法策略納入“套保”的泛對沖范疇,無疑將大大提升機構參與股指期貨的積極性。
一種名為阿爾法的操作策略正在成為券商自營部門研究的重點,券商部門呼吁監(jiān)管部門對阿爾法策略進行重新界定,在審核套保尺度上更寬松一些,以利于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交易。
機構投資者仍過少
股指期貨的推出,使得中國證券市場迎來了風險對沖時代,套期保值的功能正逐步得到發(fā)揮,增強了機構抗風險的能力。不過,與預期相比,目前機構投資者入市的步伐仍較慢。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股指期貨開戶數已經突破6萬戶,機構客戶數近1000戶,其中券商、基金等特殊法人開戶50余戶,且持倉量僅為總持倉量的30%左右。
業(yè)內人士認為,我國目前將風險對沖僅界定為以股指期貨為工具的套期保值顯得較為狹隘,這種界定影響了機構參與股指期貨的熱情,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股指期貨9個月以來機構投資者仍然較少。
根據證監(jiān)會有關規(guī)定,證券公司證券自營業(yè)務和除專戶理財外的公募基金參與股指期貨交易僅限于套期保值目的。其中基金參與股指期貨時,要控制持倉規(guī)模,持有的買入股指期貨合約價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持有的賣出期貨合約價值不得超過基金持有的股票總市值20%。
“對機構參與股指期貨套保要求過嚴,在某種程度抑制了機構參與股指期貨的熱情。”期貨公司人士分析說。在這種情況下,機構希望監(jiān)管部門能適當放寬尺度,對套保定義重新界定,其中阿爾法策略被證券公司屢屢提及。
機構盼放寬套保尺度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阿爾法策略是國外公募基金常用的一種交易策略,國內的券商、基金等機構對阿爾法策略的相關交易也有著較大需求,如果將阿爾法策略納入“套保”的泛對沖范疇,無疑將大大提升機構參與股指期貨的積極性。
所謂阿爾法策略,是指通過現(xiàn)貨市場做多,而在股指期貨市場做空,通過現(xiàn)貨市場組合整體跑贏股指期貨對應的指數,來取得超額收益的一種策略。
不過,截至目前,我國期指市場仍借鑒了商品期貨的部分界定,將阿爾法策略界定為套利。因此在操作實務中券商自營并未獲批阿爾法策略的額度,因此不能進行阿爾法策略的具體操作。而在國外,金融期貨和商品期貨對阿爾法策略有著不同的界定。“國外的監(jiān)管機構將金融市場上的阿爾法策略一般界定為風險對沖,而非套利。”一位券商自營業(yè)務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人士指出,展望未來,從增加券商、基金等特殊法人加大業(yè)務創(chuàng)新力度和增加創(chuàng)新業(yè)務品種的角度來考量,有必要將股指期貨的功能從套期保值提升到風險對沖的高度,從而增加股指期貨市場的機構參與度和完善股指期貨市場的功能。
一家位于上海的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套期保值需要同時具有現(xiàn)貨和股指期貨倉位,屬于被動的防御,成本較大且沒有盈利。如果公募基金也能獲批阿爾法策略的額度,其參與股指期貨市場的積極性無疑將大為增加。阿爾法策略有望成為繼套期保值之后的另一風險對沖策略。
知情人士透露,隨著股指期貨市場的逐步發(fā)展,相關監(jiān)管機構對套期保值的理解也出現(xiàn)了變化,把套保理念逐漸由狹隘的套期保值變成一種泛對沖的風險治理機制,這種變化正是源于市場的需求。